“娘乃”在藏语中是闭斋之意。闭斋是枯燥单调的,是一种苦行。安多藏区僧俗把纪念佛祖的活动取名为“娘乃”,不言而喻,是为了纪念佛祖当年的苦修行为。在拉卜楞地区,人们把枯燥难熬的娘乃变成了欢乐多彩的节日。僧俗众生以激昂的热情,以歌声笑声,以绚丽斑斓的娱乐活动,在娘乃的日子里表达内心的感激,表现他们今日的幸福和欢乐。
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这一天,夏河桑科草原的牧人们先煨桑,然后男人们集会听佛僧讲经,一起颂扬佛祖的功德。这一重要仪式在一顶专门的法帐中举行。法帐雍荣华丽、宽大敞亮,能容纳几百人就坐。帐檐缀有红黄蓝三色布,风一吹犹如经幡飘动。帐壁是寿字图案和八宝吉祥剪贴画。帐顶中央镶嵌如意宝珠。帐内上席佛龛前摆三溜酥油供灯,映照出挂在帐杆上的唐卡佛像。最中央的唐卡是佛祖释迦牟尼,两侧还有两幅较小的唐卡,一幅是藏族历史上因弘扬佛法而留芳百世的三大法王——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另一幅则是释迦牟尼十八弟子。祈祷仪式时间不长,大约半个小时就散了,接下来是午餐。这一顿饭可以悠哉悠哉放开肚皮吃,只要不挪离原位置,哪怕吃两三个时辰也不会有人责怪。饭后是自由活动,人们拥向草地开展文体竞赛。
第二天,闭斋者全天缄口不语,不能吃不能喝,或去丛林草坡幽静之处休息,或在家闭门不出,或三三两两去寺院燃香煨桑,转“锅拉”(即转寺院,表示内心的供养祈祷)、念“嘛呢”(六字真经),一直到第三天晨曦微露,才解除斋戒,可以喝茶进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