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碌曲县是甘肃省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一个边远纯牧业县。近些年来,碌曲县立足畜牧业是本县支柱产业的实际,树立“牧业稳县”的发展战略,以农牧互补及“一特四化”工作为抓手,坚持走科技兴牧、产业兴牧、生态兴牧的发展道路,着力把碌曲打造成全州乃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使全县基本摆脱了靠天养畜,牲畜“秋肥、冬瘦、春死”的传统生产格局,目前,该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渐成规模。
强化科技引导,畜牧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六化”家庭牧场的推广和建设,拉开了碌曲科技兴牧的序幕。目前,全县建成2434户“六化”即草场围栏化、牧民定居化、牲畜暖棚化、畜种改良化、饲草料基地化、疫防规范化家庭牧场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承包各类草场538.8万亩,完成围栏面积490万亩,治理“三化”草场198万亩,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91.15%,牲畜疫苗注射密度达95%以上,为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另外,为加快科技引进还形成了牧村“科技明白人”培训的长效机制,2013年采取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入户指导等形式,重点对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牲畜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进行培训指导,重点完成了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养殖大户、畜牧经纪人、村级防疫员共88人的培训;多渠道推广科技方面,采取以会代训、推广典型、专题讲座、技术咨询、发放科普资料,现场操作等形式,广泛推广普及养殖实用技术,完成科技巡讲30多场(次),培训科技明白人3000多人次。在推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该县在李恰如种公畜基地年内新组建基础母畜群350头(只),引进半野血种公牛45头,引进半野血冻精1800支开展实验性的人工授配,基地内选育后备种公牛150头、种公羊200只;在犏雌牛产业带开展犏雌牛(奶牛)人工授精,生产牦尕力巴牛犊4500头。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和推广科技养畜,碌曲县畜牧业科技含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加快农牧互补及“一特四化”工作建设,推动产业兴牧。 碌曲县立足县情突出发展牦牛藏羊产业,目前已建成农牧互补“一特四化”24个试点村,牦牛繁育带试点村7个、藏羊繁育带试点村7个、犏雌牛(奶牛)养殖带试点村7个、犏牛繁育带试点村3个,专业养殖户2972户,联户场89个。同时,通过加快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淘汰所有劣质畜和其他杂畜,出栏非生产畜,提高牦牛藏羊犏牛三类繁育产业带能繁母畜比例。饲草料基地建设方面,对牧业和半农半牧业乡近年种植的16000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和产量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培育人工刈割草场64万亩,圈滩种草2.6万亩。不断完善尕秀、秀哇、唐科活畜交易市场,扩大交易量。为了在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推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碌曲县组建了郎木寺镇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尕海乡秀哇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西仓乡团结组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双岔乡毛日村犏雌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合作总数42个。今年,规范完善了碌曲洮河源活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尕秀、秀哇、唐科等活畜交易市场,实现牲畜交易的同时,在玛艾镇(县城)、郎木寺镇贡巴村分别建立了兽药、网围栏等生产资料销售点,在阿拉乡田多村建立了酥油、曲拉等为主的畜产品交易点,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群众畜牧业生产资料和畜产品的买卖难问题。在郎木寺贡巴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成立碌曲县泰宁实业有限公司,建牛羊定点屠宰及冷鲜肉分级分割小包装双生产线,每小时屠宰藏羊200只、牦牛50头生产规模。
立足项目建设,加快草原生态保护。碌曲县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去年以来落实了牦牛藏羊政策性保险、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完成全县牦牛藏羊理赔1073万元,其中牦牛892万元,藏羊181万元。兑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2011-2012年度各3182.88万元。截至目前全县草场围栏面积达到520万亩。实施黄河水源生态保护建设规划牛羊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累计修建标准化牲畜暖棚1639座,178760平方米;修建贮草棚245间,24500平方米;累计完成草原治虫灭鼠面积19.4万公顷,其中人工捕捉地下鼠11.13公顷,招鹰灭鼠7.61万公顷,草地补播面积2.46万亩。期间,进一步优化了国有草场,清理整顿了李恰如种畜场牧工租赁买卖草场和违法占用草场的行为,完成草原鼠虫害治理项目完成草原综合防治面积88.5万亩、草场补播7.5万亩,开展草原执法活动,加大对冬虫夏草等野生植物的采集管理力度,有效保护了草场资源。
多年来,碌曲县畜牧业建设通过坚持走“科技兴牧、生态兴牧、产业兴牧”之路,畜牧业建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跨越式发展,全县农牧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由“逐水草而居”实现了定居,深秋之际走进碌曲草原到处呈现处一派草丰畜旺的美好景象,碌曲正在小康建设的征途上阔步迈进。(文图:王莉芳、付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