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同事客户之间会经常互发短信表达问候,传递彼此之间的关心与友爱,尤其是在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来临之际,一条问候短信会以比较低调的方式在熟识已久或不常交往的人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传递祝福的心意。曾几何时,收到一条情真意切的问候短信,会让人心情愉快,感受到被人惦念和关心的温暖。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短信问候开始泛滥,成批量的短信一到过节期间就漫天飞舞,尤其在除夕夜“集中轰炸”,重复的内容和一键式的操作使这一声问候显得廉价虚浮又缺乏诚意,短短几天,每个人手机里五六个个版本的相同信息反反复复地被接收转发,过年过节的问候短信不再那么令人期待,反而在某些时候成为一种尴尬的视听负累,和那些不知出处的广告、词不达意的段子、内容可疑的通告一样,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就手机信息来说,各类新潮的花样越来越多了,彩色信息、闪烁图片、语音传递……运营商开发的短信的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从最初的好奇新鲜到后来的不胜其烦,人们渐渐对各类短信有了排斥的心理,奇怪的是,在排斥的同时很多人却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了发短信大军的队伍之中,逢年过节的手机短信问候已成了众多人不得不做的事。扪心自问,发了那么多短信,有一些确实是心里惦念,需要表达,而有的发送对象,却早已经已经面目模糊相隔十万八千里,但“礼多人不怪”,动动手指来个群发,好听的话语人人有份,这无伤大雅!再说了,很多号码就算不认识,人家来短信了,咱也回一条“礼尚往来”……
于是,过年过节大批量地群发短信,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君不见备年夜饭的人们,一边擀着饺子皮,一边却忙着用沾满白面的手指头回复短信。
在某机关任职的老杨用“工业化”这个词来形容拜年短信。他说现在最怕的就是逢年过节手机响,除夕夜好不容易阖家团圆,除了年纪大的老人,家里大的小的几乎人手一机在忙乎,连相互看一眼的工夫都没有,因为“大家都在发,你不回显得没诚意”。而花费了整晚时间来收发的那些祝福短信,全部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明明是大年夜,有的却在短信后面赫然写着“五一快乐”、“中秋愉快”,更夸张的是有些短信竟然连落款署名都没有改就直接转发,一副文不对题事不关己的姿态,令人哭笑不得。这样出炉的短信,即使幽默风趣、新鲜热辣,但难免千人一面,表情模糊,透露着不负责任的虚浮和无所谓,与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并无本质区别:批量、效率高、可复制生产。用“工业化”来描述当下的短信拜年,真可谓贴切。(张小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