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永乡党委书记 吕生茂
为了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理清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寻求群众增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找准突破口,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严格按照州、县基层干部“三联四问五制”工作法的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各村进行多次调研走访,与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劳务技能人员、个体工商户、留守群众等不同层次人员进行交谈交流。就我乡发展旱作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抢抓新一轮国家扶贫政策和藏区政策机遇,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跨越式发展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总结如下:
一、羊永乡基本情况
羊永乡位于临潭县城以东18公里处,东西与本县的流顺乡和长川乡毗连,南北与卓尼县城关、大族和申藏3乡(镇)接壤,全乡地处山谷地带,地形起伏较大,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13公里,总面积53.63平方公里,70%的地质结构为红流土层,不易蓄水,海拔约在2800——3122米之间。
全乡所辖7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常住户有2058户,9261人,农业人口9118人,非农业人口143人;流出10年以上的有150户,600多人;其中回族1456人、藏族560人,群众信仰汉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三大教派,有清真寺三处,基督教堂一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汉回藏等多民族杂居的贫困农业乡。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是种植、养殖、劳务经济。
二、资源现状
1、农业资源及产业结构开发现状。羊永乡现实有耕地面积近45000亩,25°以上陡坡地1000余亩,人均5.1亩,总的特征是山地多、川地少,人均川耕地少,气候高寒干旱,年无霜期80天左右。过去农作物以小麦、青稞、豆类、洋芋、油料为主,农作物结构单一,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近年来,气候变暖,雨水相对适宜,乡党委、政府根据本乡实际,鼓励扶持能人带头,打破传统农业格局,引导群众积极种植中药材,大力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中药材种植步伐,相继成立了白土村户保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十几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使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4年完成种植当归、柴胡、党参、黄芪等中药材25600余万亩,全膜高产油菜2000多亩,基本实现了传统农业耕作的有效转型。我乡明晰中药材产业化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广泛宣传、典型引路等形式,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使农民群众增收。2013年当归每亩收入6000-10000元不等,柴胡每亩收入3000-3500元不等。同等药材,不同的交易金额有效的激发了群众的市场意识。
2、畜牧业资源及开发现状。羊永乡是一个典型农业乡。近年来,我乡按照发展农区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培育以牦牛、藏羊、生猪养殖、仔猪繁育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相继成立了羊永乡白土村宏发仔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十几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全乡现有标准化暖棚200多座,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6000多亩,育肥牛1500多头,藏羊3000多只,仔猪500多头,年纯收入不断增加。
3、劳务经济发展现状。劳务输出是我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2013年,我乡输出劳动力360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1.93%,其中组织输出1533人,自谋输出2070人,劳务创收约4510万元。这些外出劳动力的月收入从2000元至5000元不等,涌现了一批外出务工致富能人。今后需不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技能输转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拓展就业门路,增加收入。
4、多元个体经济发展现状。近两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已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商贸流通体系已经形成,扩展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5、村级党组织在引领发展中作用显现。近年来,在我乡产业结构调整的艰难进程中,村级党组织及其成员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各村民小组组长放弃出外挣大钱的机遇,在土地上做了文章,做出了成效,起到了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6、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效益初步凸显。一是促进了土地合理流转,提高了土地的资本效益;二是增进了社会和谐,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三是打破了以往冬季无事干,春季忙着干的传统农业格局,逐步形成了冬谋、春干、秋销的市场化农业格局。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自然条件差。一是自然条件差,个别村组群众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差,有限的项目投资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无法根除存在的隐患,土地瘠薄,降雨稀少,地上水、地下水匮乏。可以说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缺水,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缺草;发展中药材种植缺实用技术保障和资金、智力支撑。二是资源稀少。三是劳动力缺乏,特别是高素质的劳动力缺乏。外出务工的靠体力挣钱的比例高,靠技能挣钱的比例相对较少。在家靠技能型、规模化从事种植业的较少,而单干的较多。主要依靠粗放低水平种养方式维持生活,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够强。
经济发展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乡村干部群众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羊永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模式结构单一,产业经济发展主导基础还相对滞后,缺乏储藏、加工销售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资金和技术支撑。这是我们最大的差距,也是我们乡穷、村穷、人穷的根源。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仍旧是靠天吃饭。农村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甚至看电视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三是农业增长方式落后。目前我们的农业生产仍停留在以分散农户为单位的传统粗放低水平的生产经营方式,投入少、科技含量低、产出少,效益差。规模经营少,产业化水平低。
思想不够解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作存在不少差距,确实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客观的因素,但主观上和我们的思想解放不够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一些干部群众至少有两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一是悲观消极,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羊永自然条件差,要人没人,要水没水,要资源没资源,能干什么,能发展什么,就这样啦!缺乏工作动力,满足日常应付,加快发展的斗志丧失了,干劲不足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下降了,悲观消极,得过且过,一天一天混日子。二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我们不少的干部群众对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农村的贫困、农民的贫穷,已经麻木不仁,熟视无睹,认为是正常的事。发展中习惯于用老办法、老套路想问题办事情,没有用超常规思维去谋发展,超常规举措去干事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穷而不思变、不思进。三是消极等靠的思路还比较突出。有些群众把政府的惠民政策当成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家里有困难和问题就找政府,办不到就骂人,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意识。
四、应对的措施
针对我乡地理条件差、资源匮乏的现状,我们要从劣势中寻找比较优势,把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破解发展瓶颈,提高发展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引领发展。
1、落户一个项目,富裕一方百姓。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全乡经济社会“1245”发展思路,切实加大“双联”贷款发放力度,发展经济杠杆的作用。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谋划,着力抓好农业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围绕我们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规范产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产业合作社,出地、出资搞联营,搞创收,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力争使每个村都有一个规范运营的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全村种籽培育、种植、技术培训、收购、初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同时对农村道路、中低产田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升级改造力度。二是狠抓畜牧业规模化运营。根据羊永乡土地较多,适宜种植优质牧草的特殊性,大力发展牛羊育肥,生猪养殖、仔猪繁育等农区牧业化。充分发挥羊永地处临潭、卓尼两县成中间的区域优势,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逐步在两个县城内的肉制品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同时加大动物疫情疫病监管力度,引导养殖专业合作社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科学养殖,绿色养殖。形成良好循环发展,增加群众的收入。三是狠抓劳务经济技能化发展。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劳务收入。四是狠抓个体工商也多元化发展,推动全民创业 。目前,乡政府所在地的商贸流通经济运行框架已经形成,部分群众已经从农业中脱离,专门从事工商业。加之二级公路的畅通,商贸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给乡政府所在地工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给当地群众增收拓展了新的渠道。应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多元化发展进程,规范运营机制。推动全乡农业,牧业、劳务、工商业等经济结构向产业化、规模化、技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2、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方群众。牢固树立没有典型就没有效果,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的思想。重点抓好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和养殖业规模化建设,培育典型、辐射带动、整体推进、跨越发展,在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农民通过土地调整、转租、转包等形式整合资源,加大集中连片种植当归、柴胡等中药材和优质牧草规模。提高我乡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水平。
3,锤炼一支队伍,造福一方人民。乡镇干部是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大气的理念,科学发展的思维,铿锵有力的措施,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针对当前一些干部普遍存在的宗旨观念淡薄、思想解放不够、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能不高、群众工作方法欠缺,法纪观念不牢等‘四风’突出问题,在干部作风建设上我认为:一是要树立奉献意识,做到勤政为民。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无论是上级党组织委派的,还是人民选举的,要时刻将自身的职责和工作挂在心上,要多办顺民意、解民忧的实事好事,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善于与群众交谈、交心。积极主动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二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做到勤奋敬业。乡镇干部要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在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凡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必须尽职尽责的做好,决不能推诿扯皮;凡是上级交办的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决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必须千方百计办好,决不能麻木不仁。三是要树立标准意识,做到尽善尽美。凡事都要讲求质量标准,对待工作绝不能马马虎虎,敷衍塞责,虎头蛇尾,应付差使,更不能拿群众的血汗当儿戏,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能经得住检查,能经得起考验。做一件成一件,做一件树立一个榜样。四是要树立争先意识,做到真抓实干。要认真落实工作责任,超前谋划超前落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别人没想的我干了,别人想到的我干好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凡事都要争个先进。五是要树立自律意识,做到坚定廉洁。每名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思想、行动上自觉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和部署。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服从领导,自觉维护班子和团队团结,要维护集体领导权威,在工作中不准散布不利于工作和不利于团结言论。更要严格遵守党的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在利益面前,把好思想关、权力关、亲属关和生活关,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以自身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更为全面推动我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