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玛曲县始终把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采取"提高干部待遇、加强教育培训、开展结对帮扶、规范村干管理"四项措施,不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一、落实激励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按照村干部"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目标,建立了村组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针对村组干部工作量大且报酬偏低的实际,从今年开始,村干部报酬在现执行标准每人每年1万元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组干部报酬在现执行标准每人每年3000元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逐年提高村组干部的报酬,进一步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并为村党支部书记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村干部体检,极大的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整合各方面培训资源,建立牧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联动保障机制,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组织牧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村组干部整体素质。一是壮大师资力量。分别从县委党校、县畜牧、县科技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担任教员,壮大师资力量。二是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村干部文化程度、年龄差异等问题,要求授课教师统一制作电子课件,提前收集授课资料并印制成册,做到易读、易看、易听,提高培训效果。三是实地观摩学习。组织乡村组干部赴四川等畜牧、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周边县市参观基层组织建设、城市规划、现代牧业养殖基地,学习现代化牧业生产方式,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抓教育、抓学习、抓培训,把乡村组干部培养成为抓发展、保稳定、促和谐、奔小康的行家里手。今年,全县共培训乡村组干部520多人次,带领乡村组干部"走出去"培训300人,极大地提升了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
三、实施结对共建,解决实际困难。以"双联"、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为载体,组织领导干部、党员深入牧村,送知识、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为想干事的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下派县直部门、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并组织畜牧、卫生、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进行技术指导,使每名村干部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四、加强监督约束,规范村干管理。通过"一诺两述三评四挂钩",建立健全村干部绩效报酬管理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创业热情和工作动力。"一诺",即村干部每年年初将一年内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向牧民群众公开承诺,并接受群众监督;"两述",即村干部要将年度工作履职情况分别向乡镇场党委和本村党员进行述职;"三评",即村干部要分别接受乡镇场党委考评、本村党员点评和本村牧民群众测评;"四挂钩",即村干部年度综合考评结果与奖励报酬、评先评优、教育培训、考录使用相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