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开学,大概,作为家长,最是焦灼。就连旁观的我都感触颇深。
同事的孩子在合作,五岁半了,还上不了幼儿园,原因是总排不上队,报不上名。为此,他苦恼了好一阵子。我半开玩笑:“上不了幼儿园直接上一年级啊,我们不都没上幼儿园,照样上大学了吗?”朋友更痛苦了:“没有幼儿园毕业证,小学不收啊。”
朋友的侄子也在合作,差两个月就六岁了,幼儿园毕业,上不了小学,原因是年龄不够。没办法,那就幼儿园留级吧,幼儿园也不要,原因是名额都满了,只好在家休学一年。
另一名同事的孩子上县城的幼儿园了,入园第一天中午,同事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问孩子早上在幼儿园的事情。孩子答了六个字:“玩游戏、看电视”。同事继续问看了什么电视,孩子答了四个字:“熊大、熊二”。
公示栏上贴了县城某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招生简章,有几个字我至今捉摸不透:“目测面试,择优录取”。在城关,总共六所小学,按地理位置分布均匀,按常理,应该是包片招生的。这所学校择优录取,淘汰的不合格的孩子就得到其他学校就学。但如果所有学校都“目测面试,择优录取”,最后剩下的那些孩子应该怎么办?再者,目测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孩子,从六七岁开始便分为三六九等,对孩子,对学校,对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
某小学校长说:“其实,县城的几个小学,包括各学区,都挺好的,问题可能出在初中教育上。”
某初级中学校长说:“我们学校挺好的,没什么问题,今年还有好几个学生考上师大附中呢。”
某高中校长说:“最主要的问题是缺教师,尤其是有敬业精神的好教师。”
某初中教师说:“学生难管,不小心就把家长惹了,再管多了,说不定哪天挨打呢,让他们混毕业算了。”
某高中教师说:“就想不通,高一的学生,连二元一次方程都解不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想,不论学校,社会,家长,政府,每个环节都有问题。我们能不能都先从自身找点问题,主动承担点责任呢?
在人民网上看到一篇标题为“化解‘挑学校挑老师挑位子’的家长之痛”的评论员文章,第一句话这样写着:“新的一个学期终于开学了。家长们还没有歇气,校长们也还在躲着。”不用思考,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目光投向“好学校”。对于学校而言,当然教师是关键,因为好学校有好老师,招生门槛自然高,高考成绩不好才怪。但毕竟,好学校有限,剩下的孩子一级一级刷下来,每一级都有距离,距离越拉越大,排名滞后的那些学校的孩子,就成了问题。于是,家长们削尖脑袋到处托关系找门路,好学校苦恼于学生太多,差学校苦恼于生源质量太差,社会开始各种议论,家长们开始各种恐慌。
假设好大学是一所大型商场。入口处挤满了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出口处除了优秀人才外,还有了很多生活不能自理的、就不了业的、非正常死亡的、坑蒙拐骗偷的、杀人纵火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讽刺的名校大学生。于是,之前那些努力该做何解释?
孔子是中国创办教育第一人,话说他有门徒三千,贤人七十,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论富贵贫贱,人人都应接受教育,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衡量学生的标准,首先是道德,不是成绩。
我总想,大概没必要让自己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也不用他考多高的分,上多好的学校,作为家长,我的第一责任是,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剩下的,交给学校,交给社会,交给长大着的孩子自己。说到这里,对将来的教育,仍然充满期望。(王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