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第一个亮堂年——春节回访甘肃省夏河县“无电区”受益户
2013年12月13日,甘肃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州夏河县桑科乡达久滩其乃合齐卡村的农牧民群众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历史。通电1个多月来,电用的怎么样?有什么新的变化?还有什么需求?春节、藏历新年来临之际,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和节日的祝福,前往大山深处的其乃合齐卡村,感受农牧民群众的通电新生活。
“冬窝子”里的亮堂年
年三十一大早,卓尕老人带着家人骑着马,登上达久滩对面的山顶,插起崭新的五彩经幡,然后点燃桑烟,向空中抛洒糌粑,预祝新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除夕夜,卓尕老人和家人在“冬窝子”里看着春节晚会,乐得合不上嘴,“我可是第一次看到春节晚会啊!”
老人呷了一口酒,神情悠然,炕上的藏式木制饭桌上堆满了牛羊肉、糌粑、饮料……说起通电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时,他滔滔不绝。
卓尕老人回忆着把我们带到了六、七十年代牧民没有电的困难情景当中。他说:“在我小的时候,电是什么我们想都不敢想,小时候家里用的是酥油灯,再后来条件有所好转,有些人家用上了煤油灯、蜡烛等,到了七十年代末人们又开始用上了手电筒等蓄电池产品,没电的日子我们过够了……”。在我们聊天时卓尕的儿媳打开电磁炉,不到10分钟给我们沏来了一壶热腾腾的奶茶。
“无电区”通电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凝聚着国家电网公司对无电群众的拳拳爱心,这项工程的实施,给广大无电群众生活上带来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
土布旦大叔的致富梦
土布旦大叔和卓尕老人一样用上了来自国家电网的安全、可靠电能,他终于可以在今年实现用粉碎机加工青稞、草料的愿望。面对明亮的电灯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土布旦大叔介绍到,以前没电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很单调,日常生活条件也很普通,只有在逢年过节能吃上点新鲜食物以外,长期吃的是晒干的牛羊肉、储存时间长的炒面、酥油等食物。他说:“记得一个夏季的一天,我家宰了一只羊,由于处理不当,大半个羊坏了,白白浪费了,真是可惜。”这时他的妻子打断我们的话一边指着电冰柜一边说:“就是啊!现在有了这个东西真好,食物也不浪费,天天可以吃到新鲜肉了,也很方便。”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大叔充满自信地说,自己打算过完年去买一台粉草机、一台磨面机,在村里做点小生意。
看着大叔幸福的笑容,我深深地感到光明照亮的不仅仅是一个牧户、一片草原、一块土地,还改善了牧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疏通了边远牧区经济发展的“血脉”,点燃了他们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激情。
“好曼巴”旦正草的大希望
草原曼巴(“曼巴”藏语为医生的意思。)旦正草很有名气。十多年的牧区行医让旦正草在牧民中远近闻名。
当谈到自己行医十多年的经历时,她感慨的说到:2001只身一人回到了家乡桑科乡达久滩村,在自家简陋的帐篷中办起了桑科乡达久滩村首家诊所,那时候不要说有电,就连路都没有,没有电的日子真难熬,晚上群众来看病要么点酥油灯、要么打手电筒,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心里着急的要命。在10多年的村医工作中,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一名好“曼巴”,最大的希望就是医务室能早日用上电。
在攀谈中,两个藏族小孩来到卫生室接受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只见旦正草娴熟地将超声雾化器放入装了水的容器内,再将变压器的插头接入电源....。
“现在有电了,再也不用点着酥油灯、打着手电筒在昏暗的卫生室为牧民群众看病,这些需要用电的医疗设备也能派上用场了,也算了了我的一大心愿”旦正草激动的说。
据了解,旦正草在10多年的村医工作中,情系牧民群众,为保护和增进当地牧民群众的健康付出了不懈的努力,2010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通电后,其乃合齐卡村的农牧民群众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落后生活方式,大多数农牧民群众都在酝酿致富计划。买台水泵、买台铡草机、买台磨面机……凭着对电能的初步认识,他们开始设计新的未来,他们希望借助这些先进的生产工具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在转化为推动落后牧区发展的力量。无电地区通电工程的实施,点亮的不仅仅是大山深处一盏盏电灯,还有他们的希望“心灯”。(刘家祯)(甘肃省电力公司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