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土坯围墙,两间活动板房,这是杨尕让筹办的东噶免费补习班的教学点。面积不足56平米的简易教室,承载了426个迭部学子的求学梦,20位志愿者的公益梦,以及杨尕让免费传播知识的梦想。
寻梦:坎坷求学
杨尕让,迭部县旺藏乡哈岗村人,现任教于迭部县藏文小学。“教书是我的终身事业”,杨尕让用实际行动追逐着“教师梦”。从上大学至今,每个寒暑假他都开办补习班,为当地的孩子免费补习。
很难相信,深爱教师行业的杨尕让,小时候却为逃学绞尽脑汁。
杨尕让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三个孩子同校就读,学费成了家里最大的难题。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懂事的杨尕让想去当和尚,但父母硬是把家里烧好的木炭卖给学校抵学费,让他读完了小学。
到了初中,他又有了辍学的念头。“越往上念,学费就越贵,不忍心让父母太辛苦了。”杨尕让回忆说,“可是每次逃学都被家人抓了回来。”就这样,他读完了初中、高中,考上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知识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回首往事,杨尕让很感激父母。而坎坷的求学路,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
筑梦:艰难办学
走过坎坷的求学路,杨尕让总是希望别人能够顺畅些。上大学的时候,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免费给村里的孩子补课。2005年,杨尕让分配到阿夏小学当老师。他利用课余时间,给住校的孩子们补习。渐渐地,学生越来越多,宿舍、办公室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2010年,杨尕让调到迭部县藏文小学任教。相比乡下,县城给他提供了更广阔的筑梦空间。每天一下班,他就开始联系免费补习班的场地、费用。2012年寒假,杨尕让终于给免费补习班找到了栖身之所:一间20平米的幼儿园教室,租金是爱心人士的捐款,桌椅是从商店找来的纸箱。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冰冻学生的热情,那一年,他的补习班有120个学生,教室挤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更坚定了他免费办学的决心。
圆梦:板房教学
租借的幼儿园教室只是免费补习班的暂住地,假期结束后,杨尕让又开始踏上寻找校舍和办学资金的征程。“那个时候,他白天上班,下班就忙补习班的事情,我几乎见不到他。”妻子杨世玉说。
2013年夏天,杨尕让的免费补习班终于找到了固定场所。在迭部藏中附近,爱心人士为他免费提供了一块场地,并捐款修建了两间活动板房和一圈土坯墙。
补习班建成后,吸引了很多志愿者前来任教。提起这支队伍,杨尕让很骄傲,“志愿者有大学生,也有研究生,语文、藏文、英语、历史、数学、唐卡、油画,这些课程都能教。”90后男孩阿道就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他从2012年就参加了免费补习活动,教历史和藏文。除了迭部本地的教师外,补习班还有几位四川籍的老师。
补习班没有办公室,老师们就在空地上扎个帐篷;没有厨房,就借用隔壁人家的小灶。杨尕让希望将来能修建简易的教师宿舍,让志愿者不再借住到亲戚朋友家。
2014年1月4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杨尕让的补习班有了正式的名字:东噶免费补习班。“东噶”在藏语里是白海螺的意思,他们希望知识可以像白海螺发出的悠扬声音一样,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