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的一天(2014.6.28[]
——记玛曲县欧拉乡安茂村党支部书记久尖木
安茂沟,一个位于玛曲县西南40公里母亲河畔的草原腹地,宁静祥和的安茂村就坐落在这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亮玛曲草原,格桑花沐浴甘露,围圈了一晚的牛羊争着抢着往外涌,勤劳的牧民在袅袅炊烟中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天生活。憨厚的藏族老阿爸久尖木也跟往常一样,开始了他平常而不平凡的一天。
久尖木,土生土长的欧拉人,欧拉乡安茂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昔日那个落后贫困村已经变成了经济发展、邻里和睦、安居乐业的富裕文明村,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0元,走在了全乡各村的前列,有效改善了164户1173名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村民的眼中虽然他们的老支书个头不高,不善于言谈,有点憨态,但是他在工作上绝对是个“拼命三郎”。此时,望着眼前宁静而秀美的草原,久尖木的心里有了些许安慰,这也是他的骄傲。
“村官虽小,却代表着党的形象。作为最基层干部,只有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才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拥护。”这是久尖木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在他的倡导和坚持下继续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便民服务制度,虽然今天不是他的班,但久尖木还是像平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村委会,整理文档,查漏补缺,梳理工作。身为村支书,面对村务的繁杂,久尖木足迹遍布安茂沟的角角落落,走村串户与群众拉家常、提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久尖木从村民们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对发展本村经济,实现快速致富的迫切心情,他决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牧村广大群众发展牧村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于是,一天当中,他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村里的某个草场或帐圈里,凡是涉及乡亲们利益的事情,事无巨细他总是详细询问,积极沟通,扑在最前面,尤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调解民事纠纷上,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向村民宣传政策法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成为新牧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久尖木每周几次去乡政府了解上级政策和汇报村里的情况是久尖木的“必修课”,今天为了村里专业合作社的事情,他再一次来到乡政府。
在向欧拉乡乡长汇报工作时,久尖木说:“我村现有8个专业合作社,自从合作社成立以来,对村里和大家都带来了很多实惠和好处,其中有52户贫困户联合建起的合作社,最近又有几户贫困户想加入这个合作社,希望乡上在技术和资金贷款等方面需给予倾斜和支持”。乡长财布周说:“现在国家对专业合作社兴办和经营好的支持力度大,我们乡上一定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对这些事情高度重视,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刚才您说的事情和困难,乡上会认真考虑,我们一起努力做好扩大参社户数及相关的事情” 。久尖木为村民入社的事得到了乡上的回复,带着满意回到了村里。
新的忧虑又让这位村支书踌躇满志,这个时节的玛曲,本应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但脚下的这片草地,像长了癞头疮一般,植被稀疏得可怜,衰败的狼毒花和不知名的蓝色、白色小花点缀着草原的边界,稀稀拉拉的披肩草耷拉着脑袋,露出狰狞的面孔,沙丘带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草原腹地,吞噬着美丽的家园……
在回村的路上,久尖木看见眼前草原不断沙化,想起春夏之交草原上刮起的漫天黄沙,他附身抓起一把黄沙,眼神里充满忧虑。从小至今,在草原生活了52年的他,以前从未见过沙尘暴,记忆里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和现在沙化裸露的草原已经成了他心头隐隐的痛, 脆弱的生态,需要保护,但乡亲们又需要依赖这样的脆弱环境生存和发展。怎么办?很长一段时间,他思索着、酝酿着运用现代畜牧知识和传统游牧智慧,赶走黄沙,还原绿洲。这是久尖木最关心也即将着手干的第二件大事。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在金色夕阳中结束,凝望牧归的成群牛羊和这方祖祖辈辈生活着的草原,“中国梦”在久尖木的心里不断凝聚,又不断放大,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和乡亲们幸福的笑脸让这位全村“领头羊”的脚步一直向前,毕生书写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篇章。(张宏伟 梁磊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