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网讯 夏河县为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巩固党在农牧村的执政地位,着力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超前谋划实施,多种措施并举,以改革创新和群众满意为根本目标,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步伐,确保农牧民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以群众路线为引领,高度重视,高位谋划,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夏河实际,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财政、人社、发改等部门会同各乡镇开展了扎实的摸底调研,真实掌握了全县乡村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乡镇项目实施等情况,为制定全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共夏河县委 夏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镇、村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在县委常委会上专题研究讨论后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把重点工作纳入了乡镇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了乡镇、村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分值比重,明确规定,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年度考核处于末位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问责,全面落实责任体系。
以多种举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4月15日,在县委书记唐志峰的主持下,召开了夏河县贯彻州委、州政府“实施意见”工作部署会议,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就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扎实安排部署,明确了组织、财政、人社、发改和各乡镇具体责任。各责任单位先后召开2次专题会议,衔接工作,解决问题。5月30日,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14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和19个督导组成员参加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培训会”,由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曹建军和常务副县长王强进行专题培训,传达学习州委和县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解读《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提出具体措施,逐级靠实责任;5月中旬由县委组织部、县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县委党校分批举办了为期6天的科级干部培训班。
以开展“规范执政行为、提高执政水平”主题活动为契机,全面强化乡镇机构职能。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全县干部法治观念,强化守法意识,规范执政行为,提升执政水平。5月8日至15日,举办两期新提任科级干部培训班,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曹建军为2012年以来新提任的120名科级干部和9名选派到村任职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了“规范执政行为、提高执政水平”专题讲座。
以“大夏河沿岸党建示范长廊”和“牧区党建示范点建设”成效为基础,高标准打造村组综合服务中心。
县委注重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农牧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结合“双联”单位帮扶,文化、卫生和“一事一议”项目整合等措施,着力打造农牧村开放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改造升级了曲奥乡香告村、拉卜楞镇麻莲滩村、达麦乡黄茨滩村、牙利吉办事处阿纳村等6个村及组织活动场所,建筑面积全部超过200平方米。2012年以来开工建设的19个活动场所投入资金890多万元,建筑面积均超过210平方米。计划到2015年底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升级为规范化、标准化、功能化和综合化的“四化”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州委具体要求,已建设完工的活动场所,陆续完成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升级定标工作,落实了人员,设定了岗位,明确了职责。坚持执行乡镇干部驻村制度、“八有八规范”工作模式和活动场所“四项制度”,明确要求,主任、副主任和其他人员全部常驻中心,及时解决村组事务,为村民代理服务,做到村级活动场所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代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信息查询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六个中心”作用,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正朝向州委和县委预期的目标有序推进。
以加强寺庙办公室党建工作为切入点,着力实现寺庙管理长效机制。
及时成立了拉卜楞寺藏传佛教寺庙工作办公室和12个乡镇藏传佛教寺庙工作办公室,按照要求落实人员编制67人,其中:县级1人,科级16人,其他工作人员50人,配备了领导班子,面向全县招考了工作人员。出台了《关于加强藏传佛教寺庙工作办公室工作的意见》,按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求,目前13个寺庙工作办公室中有11个已经成立了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2个乡镇寺庙办公室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的方式成立了党小组开展活动。各寺庙办党组织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为寺庙办公室工作规范运行、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进一步推进了全县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以“两室”入寺为载体,巩固扩大“双联”行动成效。
截至2月底,在全县24座藏传佛教寺院建立了警务室和医务室,落实了办公场所,配齐了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已正常开展工作。同时,按照“巩固成果、深化内涵、拓展实效、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和“全覆盖、分层次联系”的原则,建立了干部联系寺院、联系僧人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干部长期联系全县24座藏传佛教寺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宣传引导、走访慰问、排忧解难、公共服务职责。
以“加强行政村、延伸自然村、工作制度化、岗位具体化”为抓手,加强农牧村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
对全县65个行政村的427个自然村小组,按照户数实行分类指导,共推选组长427名、副组长198名。建立健全了自然村(村民小组)党小组、治安联防分队和乡镇调解组织;大幅度提高了行政村办公经费和行政村和自然村村干部工资报酬,同时,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农牧村老党员生活补助在原有的标准上翻了一番;落实无职党员“一岗三责”制度,乡镇党委根据每个农牧民党员的特长,设置人民调解员、政策宣讲员、技术示范员、卫生监督员、教育监督员、计生监督员、护林监督员、消防监督员、廉政监督员等岗位,发放设岗定责证书,使每一位党员都承担向群众宣传、教育、服务的职责,帮助乡、村干部解决问题;落实自然村工作议事制度,研究制定了《自然村村干部及党员议事制度》,明确提出自然村工作由包村领导、包组干部,行政村支部书记、主任、会计和自然村村长、副村长及自然村党员组成的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决定,做到村上的事在村上办,从根本上解决了自然村干部和党员作用弱化的问题。 (毛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