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是藏族地区的一种古老歌舞,在碌曲县境内广泛流行而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吐蕃王朝兴起后(唐朝以后),于公元713年-公元742年,击败了安多一带的吐谷浑部族,进而向东派遣兵马镇守边防,时今碌曲境内一些兵马部散居于县内各地,即碌曲藏族的先祖。吐蕃王朝部落族人喜好歌唱跳舞,在农作和游牧生活中创作了一批歌舞,以赞颂生活、祝福父母、热爱家乡为主,逐步形成了一种藏族特色舞种“卓”,这就是碌曲锅庄舞最早的源头。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锅庄舞在碌曲草原深处再次开始流行,成为藏族群众在节日盛会必跳的一种舞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变,锅庄舞已成为碌曲藏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今一年一度的碌曲县锅庄舞大赛,已成为甘、青、川三省藏区,旅游文化交流和展示的一大盛会。
碌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雪域高原”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锅庄舞在碌曲县的发展持续升温,在县城广场、乡镇街道、牧场草原,随处都可见热爱锅庄的人们自发跳锅庄舞的情景。碌曲县委、县政府根据县内兴起的“锅庄舞热”,已连续四年举办碌曲县锅庄舞大赛,参与者不仅有全县各族群众和机关干部,还有周边各县市,邻近的四川、青海等藏区也纷纷组队前来参加碌曲的锅庄舞大赛。
碌曲县“中国锅庄之乡”文化品牌的申报成功,不仅奏响了碌曲特色生态旅游基地和藏民族文化示范县的发展建设号角,而且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碌曲优秀的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丰富群众生活,全面向外展示碌曲独特的藏族传统服饰,高雅的民族艺术生活搭建了窗口和平台。
连续四届锅庄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效果惊人,影响也出彩。仅今年的第四届碌曲锅庄舞比赛,就带来2600万元的旅游综合收入,这对仅三万余人口的碌曲县的确是可喜可贺的。
随着大赛的连年举办,大赛规模逐年扩大,参赛观赛人数急剧增加,车辆太多,交通堵塞,政府租来六七辆公交车免费接送大家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同时为了避免交通堵塞,县上领导带头减少公务用车,既缓解交通压力,又避免特殊化之嫌,一举两得。相应的,碌曲县为了此次锅庄舞大赛的顺利举行,还大家一个碧水蓝天的旅游环境,将每周的星期三确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日”,每周五确定为村庄院落卫生整治日,全县干部群众都踊跃参加,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疏通河道,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碌曲县城更美了,乡村更加亮丽了。一批批新建的宾馆旅社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群众们开办的“臧家乐”、“牧家乐”也给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群众们的腰包更鼓了。除此之外县里举办节会赛事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管理理念推陈出新、管理方式科学有效。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发展理念快速转变。
锅庄舞大赛的连年举办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业余生活,也相应的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既联系了感情,也有效的带动了经济文化旅游以及碌曲县对外的文化宣传,使碌曲草原人民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科学发展理念更强了,立足县情,包容、开放、创新的思想也更开阔和深邃了。
中国碌曲第四届锅庄大参中,碌曲县委、县政府为大赛中夺冠的青海果洛州班马县锅庄舞代表队开出20万的大奖,吸引了更多省内外群众群众参加比赛,赢得碌曲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如县委书记梁明光所说的一样,“要扩大碌曲锅庄舞大赛的规模格局以及影响力和吸引力,就要不断创建并大胆突破“碌曲模式”,相信碌曲锅庄这朵藏家最瑰丽的民族文化奇葩,淋浴党的惠民政策后,正如中国舞协主席赵汝蘅所期望的:“让美好的锅庄舞遍草原,走向世界!”,又如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期望的:“舞出和谐,舞出进步,舞出新风采!”
(王莉芳、候国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