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碌曲县等兄弟县市观摩学习基层党组织建设心得
欧拉秀玛乡党委秘书 李占金
根据县委组织部安排,7月27日至30日,我参加了玛曲县基层党建工作观摩团,对碌曲县、卓尼县、合作市和夏河县的部分乡镇、村和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观摩学习。四天时间,行程仓促,但启发颇深、受益匪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学习过程中,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同时也对如何做好我乡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现就此次观摩学习的一些感受和心得,总结如下:
一、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在于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活动场所是基础。近年来,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根据上级要求,我们立足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作用发挥不强。主要原因是硬件建设跟不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导致干部沉不下、待不住,从根本上未能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与其他县市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多差距,比如,碌曲县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26个,总投资1080万元,为每个行政村新建了三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服务中心,平均建筑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并按“八室八有”标准,设立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等,基本配齐了办公设备、活动器材、图书教材等软硬件设施,离乡镇较远的行政村还配备有职工食堂和宿舍等。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沉得下、待得住、能办事,农牧民群众得方便、见组织、有实惠,如:所有下发资金由乡镇财政所统一拨付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由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以服务对象“花名册签字管理”方式和“一卡通”银行支付的形式,与享受各类政策性补助补贴的牧民群众直接见面兑现,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卓尼县,在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也挂有计生、残联、药监等部门的牌子,但每个挂牌部门每年都必须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否则将面临摘牌的危险,他们还积极向“双联”联系单位协调,解决部分办公经费,从而很好的解决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经费不足的问题。而我们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在原有的村委会活动室,大多数活动室建在旷无人烟的草原上,就是建在乡政府驻地的活动室,也只是几间平房,房屋简陋、设备陈旧,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近两年,在各“双联”单位帮扶下,对部分村委会活动室进行了修缮或进行了设备更新,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问题。虽然,根据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求,每个行政村下派了5名工作人员下沉到村开展工作,但目前各行政村活动室的办公条件,很难实现在村一级开展便民服务坐班代办工作,各项工作仍在乡一级开展,未能走好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因此,乡党委、政府需会同县委组织部,协调城建、国土、民政等部门,整合各类资金,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打造“设备齐全、服务便捷、作用发挥”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在工作经费落实方面,我们可以搞一次门牌清理整顿活动,协调挂牌部门落实工作经费。保证干部沉得下、待得住,为牧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走好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在于促使牧民群众转变观念
思想教育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牧民群众只有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才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获得更多红利。一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牧民党员“冬训”、牧民群众外出考察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这与广大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偏低息息相关,部分党员干部常以“业务型干部”自居,忘了党员身份、丢了理论学习,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未能领会到“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精神实质。
在卓尼县木耳村,全村工作以党建为统领,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依靠环境优势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彻底改变了“靠山吃山”的落后局面,保住了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合作市那吾乡多河村更知地自然村,整合资金、技术和资源,于2012年成立了以牦牛乳业为主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18户牧户入社,现已初具规模,打破了分户分散经营模式,改变了奶牛养殖水平不高现状,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已全部外出经商打工,目前,户均纯收入突破了8万元。夏河县桑科乡公路沿线,一个个牧家乐、一座座黑帐篷,一碗碗酥油茶、一盘盘藏羊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给牧民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近年来,牧民专业合作社在玛曲大地上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牧民心中明白,建起合作社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大额的贴息贷款,可他们对如何让合作社合理运用、产生效益一无所知,故而,一座座暖棚形同虚设、无所作为,社员退社现象时有发生。牧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很强,处于对草场的保护,他们不愿意让游客进入自家的草场,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令人发指,一位游客去一牧户草场采蘑菇,牧户发现后要把游客所采的蘑菇以每朵100元的价格出售给游客,游客无奈,寻人协调,最终以每朵50元的价格“成交”。如此大美的草原,却让人望而却步,没有一点包容心理,如何能获得发展机遇?
因此,在目前高原生态旅游和自驾游兴起的时代,让牧民群众转变观念,是推动牧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继续做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力抓好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人心向背定成败,必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各项事业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后,要加强对牧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教育和引导牧民群众转变观念,把发展思维从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引导牧民群众学习合作社运营模式,运用好各种“走出去”的机会,组织广大牧民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引导牧民群众运用好“旅游兴州”这张生态牌,跳出“生态保护意识”的自私观念,利用丰厚的生态优势,从大批涌入的游客中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路子。
三、加强干部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干部管理体系作保障。近年来,我们根据实际,按照干部学习、考勤、请销假等内容制定了《干部管理办法》,并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但干部管理工作仍然不够规范。这与日益繁重的基层工作和高素质人才匮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干部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难以落实,导致工作任务分配不均,干部权益难以保障,一些工作疲于应付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卓尼县,基层党建工作已形成完整的从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员到包村领导,再由包村领导到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党务干事和村组干部的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项工作落实有力。合作市当周街根据《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藏族自治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意见》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关规定,建立了《干部年休假制度》,还制定了《干部请销假制度》、《干部工作交接制度》等,并严格落实,干部工作积极性高涨。夏河县王格尔塘镇,为解决干部走读,镇党委决定每周一晚集中学习、周四晚工作总结,全体干部必须在岗值守,其他时间干部可以走读,但必须在次日早上8点按时到岗,解决了干部值守时间不公的问题。而在玛曲,能者多劳似乎已成为各单位的工作模式,稍有能力的干部要承担2项以上的工作任务,如果有事需要请假离开,他往往带走了他的全部工作。有些工作任务可能有2人或以上的干部承担,但经常漏洞百出、落实不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上级各部门都有自己工作标准和具体工作要求,都需要乡镇落实。这也是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繁忙,无法落实年休假制度的重要原因,而且有些部门工作不规范,一项工作三番五次的变动,乡镇一级还得按照新的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作为乡镇部门很多工作有责没有权,办事不能放开手脚,常常是跑断腿磨破嘴还不讨好,所有工作都需要乡镇干部协调,有时给群众说多了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要扭头去找上级部门,因为他们知道乡镇干部手里没有任何权利,各项规定表明乡镇一级权责同步,但实际上是有责无权。种种繁杂的工作致使乡镇干部“连轴转”,虽然,按照有关规定,乡镇干部年休假期限能达到30天—65天,但难以落实。作为上级部门在工作下倾的同时,也应将权力下移,做到权责下放同步,为乡镇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便利,以便更好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根据乡镇一级难以落实年休假制度这一实际,上级应考虑给予乡镇干部一定的年休假补贴,以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