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碌曲县以打造“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以“优环境、提形象、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着眼“六大结合”,持续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相结合。碌曲县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纳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范畴,全力促进城乡面貌干净整洁美观。重点加大了12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乡村干部及群众积极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重点清杂草、清杂屋、清杂堆的“三清”和村落的绿化美化。实行人畜分离,整治畜禽污染,改造畜禽圈舍,定期清除粪便。整治生活垃圾,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修建垃圾台5处,购置垃圾转运车3辆,垃圾桶199个,由村委会统一安排运往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整治村容村貌,重点整治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现象,着力进行村庄河道沟塘整治,修建河堤2.8公里,排洪沟1.58公里。拆除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产闲置用地,做到了村庄整齐干净美观。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以来,则岔村村民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民俗生态旅游广场”规划建设,实际解决生态广场引水难问题,自发的清理排洪渠,特别是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制定了“村规民约”,共同维护环境卫生,互相监督遵守。
与精准扶贫、整县脱贫相结合。牢固树立“抓好城乡环境就是抓民生,抓好城乡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整县脱贫的13项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5大类47项指标,县财政投入资金1320万元,对全县1295户贫困户进行了庭院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和生产生活用品的购置等,彻底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面貌。同时,紧紧围绕“3341”项目工程,开工建设了碌赛公路、县城亮化美化、县城道路改扩建、保障性住房建设、农牧村危旧户改造、易地搬迁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彻底改善了11个贫困村面貌,今年年初成功摘贫困县的帽子,实现了整县脱贫。
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产业、景区景点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在城区,全力实施清除垃圾“治脏”、规范秩序“治乱”、整治顽疾“治差”三大整治工程,着力打造管理运行顺畅、县容县貌良好、环境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的城市面貌。在乡村,大力实行“三包管理”和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公共场所“三片”为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切实打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在各旅游景点,重点抓好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抓好“牧家乐”周边环境卫生的管护工作,全力营造旅游环境,使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向乡村延伸,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新建旅游观景台3处,建设景观道路1.72公里,维修景区道路60公里,建成农牧家乐187家,带动旅游从业人员1593人。截至目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28亿元,分别增长73%和75%。
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实施“城区环境卫生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清洁、重点领域卫生监管”三大工程,以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
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作为考验党员干部执行力的有效平台,在工作中锤炼干部队伍。坚持运用灵活的干部任用导向,将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这一,激励广大干部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积极作为、主动作为。
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县委明确提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基层党组织中心工作不分不离的要求,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全面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村党员带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形成了党员带着行动,全民看齐党员的喜人局面。全县广大乡镇、农牧村党员、干部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不仅当好了排头兵、做好了领头雁,而且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拉毛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