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春风暖高原
——省二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援藏玛曲工作纪实
李虹雨 杨建强
正月十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玛曲县医院清早的安静,几个牧民搀扶着一位藏族老人来县医院看病,县医院大夫立即接诊后了解到,这位藏族老人是木西合乡60岁的老党员老加木,因为左侧脸耳后起了一个碗大的肿块,高热不退,在家中疼痛难忍十几天后来到县医院看病。当时病人持续高烧39℃,白细胞很高,红细胞和血小板很低,剧烈的疼痛让老人坐卧不安,主治大夫很为难,动员病人转院治疗。

援藏专家在曼日玛乡卫生院合影留念
得知这一情况后,刚过完年就赶到玛曲县的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组团式”援藏玛曲医疗队队长米登海立即带领医疗队队员开展集体会诊,经过检查老人的病情被诊断为“化脓性腮腺炎”,援藏专家为病人制定了“西医+心理+中医”的“333”结合诊疗方案,西医抗菌消炎,对病人及家属配合开展心理干预,中医由王世彪主任医师制定内外结合的治疗手段,内服仙方活命饮加减,外用芒硝生栀子清热散结方,用鸡蛋清调成糊,外服疼痛肿块部位,每日1换。“333”结合诊疗方案实施后,第二天早上查房时,老人的疼痛已经消失了一大半,肿块明显缩小,高热已退,经过几天的治疗后,老人痊愈出院。老加木老人紧紧握住主治大夫王世彪主任医师的手高兴地说:“现在舒服多了,全好了,谢谢曼巴,沙达沙达”。
“组团式”援藏医疗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藏区实施医疗人才对口支援,实行人才“组团式”选派的决定。甘肃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卫计委等部门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藏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三年规划,切实解决藏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省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响应成立了以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甘肃省领军人才米登海为队长的援藏玛曲工作队,针对玛曲医疗建设的实际需求,从中医科、消化科、儿科、肿瘤科等科室精心挑选出7名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思想先进的专家赴玛曲县医院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2015年12月13日,第一批省级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玛曲医疗队的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团踏上雪域高原,正式进驻玛曲开展工作。
援藏医疗队专家进驻玛曲县医院后,克服高寒缺氧、身体不适等困难,主动融入玛曲,迅速找准定位、进入工作角色,深入分析了解玛曲县医疗服务现状和医疗服务体系。在全面掌握情况后,援藏医疗队推广和发展省二院“333”诊疗模式,结合玛曲县实际情况发展创新出适合当地的“3+1”(中医、西医、心里+藏医)诊疗模式,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援藏玛曲的医疗队不仅治愈了大批玛曲患者,还吸引了四川、青海等周边省份慕名而来的患者。

牧民领取免费药品

专家下乡接诊病人
在建立了完善的诊疗模式后,援藏医疗队专家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通过专家与本县医务人员1+1或1+多的“传帮带”方式,提高现有和新引进医疗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医疗水平信得过、服务水平过得硬、当地医院留得住的本土医疗人才,努力为玛曲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精干医疗队伍。
“省二院的王世彪主任在县医院给全体医护人员培训小儿推拿中医适宜技术,亲自面对面、手把手耐心地教大家,内容非常实用,大家学习认真,现场生动活跃,效果非常好,学习中医是每个医护人员必备素质”县医院中医大夫高武才说。
省二院中医管理科主任王世彪来到玛曲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县医院全体人员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手把手把的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毫不保留地教给医院徒弟。他说:“举办好医疗技术学习班和传帮带小讲课示范,搞好玛曲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调研工作,编写好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案和医疗规范,和县医院人员结成带教对子……这些工作能够将“给高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的援藏目的真真落到实处”。
援藏医疗队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优势作用,积极传播医疗卫生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联合县医院骨干力量组成巡回医疗队,分赴全县7乡1镇1场进村入户了解情况、采集信息,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按户分类建立了扶贫电子信息档案,将家庭状况、新农合参保、病因病情、日常用药及医疗费用报销等内容全部录入扶贫电子信息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起了因病致贫人员“数据库”,为对症下药施救、精准施策脱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医疗保健在家庭”的服务目标。
“人才匮乏我们医院的难题,这次省级‘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来县医院开展工作,全体医生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把专家们当做良师益友,学习他们的高尚医德、先进经验、高超医术”玛曲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团胜说。
“近几个月的工作中,看到藏族同胞生病后渴望健康的眼神,我们真正体会到藏区人民缺医少药的现实和困境,每位队员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医疗队队员叶玉春说。
在县医院,米院长与各位专家门诊坐诊,与玛曲县医院医护人员查房并对疑难病症进行查房讨论,指导其合理治疗,对患者进行检查、询问,耐心讲解病情,他们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玛曲县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省委省政府实施卫生计生精准扶贫最终目标,就是让群众就近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得病、少得大病,从源头上减少病人。只有选派了‘专业技术+传授技术’的优秀专家、骨干参与进来,‘组团式’援藏的效果才能快速显现。”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米登海感慨地说。
在援藏医疗队的带领支持下,目前玛曲县医院已正式设立儿科门诊,由省二院儿科专家李靖红带领县医院医师坐诊,全天接诊患者,玛曲县医院告别了没有儿科门诊的历史。
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专家田瑜早在2013年3月,她作为医疗支农队的一名队员,来到了玛曲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医疗支农工作。她克服了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不分白天黑夜地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填补了县医院在影像医学方面的空白。她和县医院的同事一起出诊,走进草原毡房为农牧民看病,成为受当地群众欢迎的“草原曼巴”。她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县医院放射科人员开展头颅CT常规检查,指导他们提高阅片能力,手把手地开展胸部、腹部、骨关节的CT检查和诊断,解决了草原上牧民因骑马、骑摩托车、车祸等造成损伤不能诊断的问题,使县医院放射科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高。2015年,按照省卫计委援藏工作安排,田瑜再次到玛曲县医院工作,挂职县医院副院长、尼玛镇社区卫生中心副主任,同时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兼任曼日玛乡智合桃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再次肩负重任。
医疗专家用真情、真心、真爱为牧民群众开展诊疗服务,多方位提升玛曲县现有医疗机构业务水平,医疗扶贫取得初步成效。短短2个多月时间,全体队员坚持每天出诊,共接诊门诊病人1671人次,大小手术23台,查房及教学查房83次,处理疑难危重患者28人次,中医门诊895人次,开展15项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治疗350余人次。此外,从2015年开始省二院选派多点执业对口帮扶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26人次,每年还选派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玛曲县医院工作,支援玛曲县医院开展门诊、手术、会诊,减少了玛曲县牧民群众外转看病率,既为群众送“实惠”,更为他们送“智慧”,用实际行动架起了一座藏汉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援藏医疗太及时了,这段时间反响很大,我县临近的四川和青海的藏区群众都慕名前来看病。在省级医疗专家援藏期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专家的后顾之忧,不给专家留遗憾,不给藏区人民群众留遗憾”县委书记王力在和医疗专家座谈时说:“玛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团式”援藏工作,全力配合,尽全力为援藏专家提供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
医疗兴,则人健康;人健康,则事业兴盛。白衣天使托起生命绿洲,扎根高原铸就健康家园。党中央和省州委的拳拳爱心、白衣天使的炽热情怀,赢得的是雪域高原的万千民心。我们相信,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玛曲工作必将成为推动玛曲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让玛曲各族干部群众直接受益、广泛受益、持续受益,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