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兴
—玛曲县欧拉乡安茂村“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综述
文/李虹雨 肖伟嵘 王玉堃
抬眼青山叠翠,低头流水潺潺;牛羊散步草地,鸟鸣相伴牧歌;牧民住房错落有致,尽显藏家风情;文化广场健身设施齐全……牧村人居环境美了,牧民腰间的钱袋子鼓了,心里乐了脸上笑容多了。
自2014年全省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以来,玛曲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发展、文明、小康”的工作理念,加压增责,多措并举,精心营造舒适净美牧村人居环境,改善牧村人居环境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欧拉乡安茂村2014年被列为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县乡党委、政府从改善人居环境、培育富民产业入手,下大力气、使真功夫,倾力打造欧拉羊养殖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型“千村美丽”示范村,2015年安茂村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15元,安茂村“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也达到省级标准,第一批通过验收。
注重基础先行,提升宜居水平。玛曲县牧民祖辈“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住所,针对这个现状,县委县政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建设要求和创建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新建安茂村。
新建的安茂村由县住建局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布局设计,以“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源、居优美环境”为目标,标本兼治、上下联动,统筹供水工程、通村道路建设工程、污水垃圾处理工程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村民房屋建筑设计,充分体现藏式民居风格,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精心设计,为牧民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建房样式,避免了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大拆大迁,形成了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传承文明的牧村人居环境。因村施策,大力推行人畜分离,牲畜暖棚设施,牧草单独存放,牲畜粪便集中堆放处理等模式,解决了昔日牧村道路不畅,村内稀泥烂滑、牧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牲畜粪便乱堆、牛羊乱跑的突出问题,村容村貌变化一新。
注重产业发展,建设富裕家园。牧业自然条件好、牧业人口比重大、畜产品丰富,是安茂村的实际,坚持走产业富民之路,拓展牧业功能,培育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着力推动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相融合,以创建现代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现代牧业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特色产业化进程,推进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提档升级。
依托资源禀赋,安茂村一手抓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一手抓特色产业培育,倾力打造欧拉藏羊养殖产业发展。目前,组建藏羊养殖牧民专业合作社8个(其中3个为国家级示范社),组建专业合作社联社1个;建成有省级资质的欧拉羊繁育和种公畜配送基地2个(畜合隆专合社、欧拉羊养殖专合社),分别实现年200只种公羊繁育及配送能力,年创经济效益64万元。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户加入,发展藏羊养殖产业,年终按照经营状况分红,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在双联单位县畜牧局的帮助下,安茂村把发展现代畜牧产业作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抓手,创新完善了畜牧科技扶贫模式,为安茂村牧民开展惠民政策宣传、牧草种植、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村级防疫员3人、畜产品经纪人20人,并全力争取项目,为22户贫困对象组建了达尔隆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修建了配套设施,购买适龄母畜400多只,逐步扩大养殖规模。2015年底,该社社员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
注重内涵提升,健全体制机制。玛曲县既十分注重安茂村的人居环境改善及牧民就业增收,同时又把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作为改善牧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保证。在改善牧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制订村规民约等各种制度来约束不文明行为,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国旗台、宣传栏等做法,培养牧民的文明意识,倡导牧村文明新风尚。在创建“千村美丽”示范村过程中,注重安茂村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相,加强基层党建,环境卫生大整治等工作,为避免“一个垃圾台就是一个污染源”的现象,配备垃圾清运车,组织专人每天进行垃圾收集,统一集中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