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记合作市卡加曼乡吉娄村党员王增录
⃝王赫玮
立秋后的合作,迎来了近几年都未有过的炎热天气,艳阳高照,风吹草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越过一大片即将成熟的藜麦地,我们远远的看见,一片片唐古特大黄叶子郁郁葱葱,火红的长茎像是卫兵似的一根根挺立着,像是在守护这片满载着美好生活希望的土地。老党员王曾录吃过晌午,来到地里,只露出半个脑袋,将一簇簇杂草拔出来,扔到一旁。这已经是今年入夏以来第8次除草了,这些唐古特大黄是几年来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指望着,辛劳的付出,能在明年换来一个好收成。
合作市卡加曼乡海康行政村吉娄自然村,是一个只有28户人的小村子,由于地理原因,种青稞收入太低,全村人生产生活基本上靠在就近的合作市打工,或者养殖牛羊,且都形成不了规模,还有17户村民未脱贫。2013年,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火热开展,乡政府双联入户工作队开始到各村各户家中,了解情况,为群众们出谋划策,找致富的路子。王增录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手里没有钱,又没有文化,政策呀技术什么的都不知道,听邻居说,工作队还给他们说了可以发展这个发展那个,他听得稀里糊涂,感觉哪条路都好,又都不好,不是担心赔本,就是担心自己这水平,成不了什么气候,跟他一起的其他几户村民,也跟他一样,一筹莫展。
隔壁邻居因为搞养殖,这两年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王增录看在眼里,一句话不说,心里确急的直痒痒。其实,自2012年起,王增录就一直想自己搞点活干,打零工挖虫草,加上乡上发的低保、草原补贴,一年下来,也就10000元不到的收入,虽说足够一家三口吃喝,但儿子在外打工,妻子常年患病,买个药输个液,也就剩下没多少了,离脱贫还远着呢。
不过,打了这么多年工,王增录还是有所收获的,他看到许多人靠收野生中药材致富,而且听说在村子不远处新建的生态产业园区将入驻中藏药企业,这就意味着药材收购量将会加大,一个念头闪现在王增录的脑中:“地理位置这么好,为什么不自己种植中药材呢?”
不容多想,王增录立刻拉着同村的村民一起去城里了解中藏药材的市场行情,得知现在卓尼、临潭、迭部种植大黄柴胡等中藏药材的人特别多,而且效益很好。回去之后,他召集同村另外四个有意向的贫困户村民,一起商量,决定成立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黄、柴胡等药材。他们每人贷了5万元“双联”贷款,王增录自己又从亲戚朋友筹借贷款30万元,积极联系药材收购公司,办理相关手续,了解中药材的市场行情,费尽周折,租下了村子周边山上的280亩地,在2013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合作市吉娄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种植中药材,技术是关键,不掌握种植技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全盘皆输。王增录深知没有技术,根本不可能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如何解决种植技术成了王增录的心病。刚开始,他全靠自己对中药材的了解来种植,遇到问题就打电话向临潭卓尼等地的同行请教,或到农牧局找技术人员咨询,但经常是这个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来了。2014年8月,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州农科所举办了一期扶贫攻坚农牧民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王增录接到乡上电话让他报名参加。王增录听闻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终于有机会学习中藏药材科学种植技术,忧的是自己没文化,怕记不下专家讲的内容。他想来想去,买了一个U盘和录音笔随身带着,把专家授课的内容录下来,用U盘把资料拷贝下来,再请技术人员给自己讲解。就这样,王增录边种植边总结经验,解决了不少种植技术上的问题。2016年,他在大黄地旁分出40亩地,种上了藜麦。相对大黄3年成熟见效益的性质,藜麦每年都可以割一茬,按亩产200斤,800元的效益算,40亩地到年底就能获益32000元。
作为共产党员,王增录深知,一个人富了有什么用,改变不了我们村的面貌,只带着村里的人一块干,才能让大家都尝到甜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在他的努力下,村里人渐渐看到了希望。唐古特大黄这种药材,从种植到产生效益,周期最短也要两三年,加上合作市的高海拔气候,比起临潭卓尼,成熟的时间要更长一些,短时间根本见不到效益,投入的资金都埋在地底下。要想药材健康成长,必须做好除草施肥。可是,240亩地,靠妻子和他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想来想去,他决定就地雇佣村里的劳动力,帮助他除草,发给村民工钱,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大黄的生长,又给村里的乡亲们带来了效益。一年下来,这些村民每人都可以从王增录那里或多或少挣到千八百块钱,这不是互利共赢,一举两得的好事么。2016年,又有两位村民自愿加入了合作社,跟着他一起干。有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王增录更加有信心了,他暗下决心,一定办好合作社,种好药材,给乡亲们一个交代。
2016年年底,合作市精准扶贫入户项目的一辆农用兰驼车就会发到王增录手中,这将为王增录种植药材提供更多的方便。他初步估算了一下,按照市场价每亩3000元的效益计算,到明年,首批种植的50亩大黄就可以掘土而出见到效益,就是15万元,几年下来,就会收回成本,他信心百倍,打算继续加大种植力度,争取早日带领村里的乡亲们摆脱贫困,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