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盆景芬芳“走向“花开满园”
合作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何诗伟
2016年,合作市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有效载体、加快建设“生态合作”的重要内容、维护农牧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按照“965356”标准要求,高效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组织等建设项目,大力创建了一批生态体验型、文化旅游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文明小康村,实现了城乡整体面貌由城市“盆景芬芳”向城乡“花开满园”的转变。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市上始终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副县级包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街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小康村建设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13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综合协调、建设实施、督促检查、宣传报道等工作。严格落实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包村、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包村制度,实行“一个小康村、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包抓机制,确定29名县级领导干部包抓25个小康村建设,营造了上下齐动手、干群共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小康村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遵循,围绕“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制定了《合作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和《合作市2016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出台了合作市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督查办法》、《考核办法》,促进了全市小康村建设工作有力有序进行。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精心选择了具有一定建设基础、区位优势好、带动示范作用大、群众积极性高、有较高组织基础的那吾乡花加彩村等25个自然村进行建设,共涉及农牧民883户5129人,其中旅游专业村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
多方筹措资金,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要求,认真梳理涉及农牧村的各类政策项目,加大对口帮扶资金争取力度,整合精准扶贫、帮扶援建、文化旅游、民生实事等方面项目资金2250万元,落实生态转移支付资金2500万元,申请国开行贷款资金1亿元,集中用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全市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总体建设方案之外,大力整合防洪工程、危旧房改造、巷道硬化、乡村道路整治、财政扶贫专项、财政一事一议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092万元。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引导群众对住房改造、产业开发等非公益性项目进行投入,群众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坚持把“三改”工程作为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突破口,坚持整治与改造相结合,以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三大清理工程”,清理规范房前屋后“三堆”,实现了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绿灯亮化。截至目前,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883户,改厕改圈798户,硬化主干道5.7万平方米、巷道9.8万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21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9个,设置消防点22个、村庄入口标示牌10个,建设停车场5个、便民桥12座、涵洞14座,新建改建卫生公厕18座,修建凉亭21座,组建农牧村专业合作社5家,新建养畜暖棚330座,发展农牧藏家乐7家,完成农牧村技能培训574人,建设村集体旅游点2个,2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均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特色风貌改造、美化绿化及环境卫生整治等建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