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农牧民幸福梦
——卓尼县文化建设工作掠影
王芝莲
秋季的傍晚,太阳褪去了火辣的外衣,给大地以温暖的拥抱。忙完活计的村民们,仨一群俩一伙地来到村里的文化小广场,开始了一天中最轻松最惬意的时刻,打篮球、健身、唠嗑、下象棋、跳广场舞、说快板儿……人们在这里告别一天的劳累,回味一天的快乐。
“思想道德大解放,文明礼貌把人让;恩恩怨怨全都忘,社会安定新气象;又有吃、又有穿,共产党撑起一片天,叫咱幸福建家园……”村民们用各种形式讴歌现在的好日子。
小广场大舞台。吃过晚饭,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的村民都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村里的文化小广场,有的跳起健身舞,有的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以前只是看着城里人跳广场舞、扭大秧歌,那感觉可真好,我们老羡慕了。没想到,这么快我们村也有了自己的文化场所,一到晚上村民们都喜欢来广场坐坐、玩玩,好像跳跳舞、唱唱歌、聊聊天,就把一整天的疲惫都赶跑了似的。”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文化小广场的喜爱,也说出了小广场建设的宗旨。
喀尔钦乡相俄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大妈告诉告诉笔者,以前没有这小广场,农闲时她天天在家待着,“总觉得浑身不舒服,三天两头跑医院,可也没看出啥病来,自从有了小广场,我们健身、唠嗑,身体就觉得好多了,而现在,吃过饭可以带上小孙子到文化广场跟其他小朋友玩耍,自己也可以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这个广场真好!”老人们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一个简单的“好”字便能道出心头的喜悦。文化小广场受村民欢迎和喜爱,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依托小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把村民从炕上拉下来、从屋里拽出来、从麻将桌上拖下来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也为村民相互沟通、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传递社会正能量搭建了载体和平台,农民们精神文化生活获得了满足,幸福感大幅提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卓尼县委、县政府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所难,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镇级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建设,真正为老百姓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舞动精彩生活的大舞台。实现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文化大院”的目标。建成了集宣传、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乡镇文化广场、文化一条街和文化大院,一举走出了群众文化活动无场地的困境。
舞动精彩生活。每天清晨时分,在县城洮砚广场、文化广场和南北滨河路,城区群众或伴随音乐翩翩起舞,或引吭高歌,自娱自乐,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每逢华灯初上,在各乡镇村社街头巷尾、文化大院都会准时响起悠扬的音乐,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跳健身舞,锅庄舞,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城市乡村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县艺团、书法摄影协会等文艺团体,每逢节庆日,他们走村入户,吹拉弹唱,老曲填新词,讴歌党的好政策,歌唱现在的新生活,既活跃了节日气氛,又展现了现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各业余文艺团体活跃在城乡舞台上,成为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领头雁”。
打造精品文化。为弘扬革命烈士——红色藏族土司杨积庆的光辉事迹,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合作高质量完成《卓尼土司》高清电影拍摄工作。拍摄制作了歌曲《美丽卓尼》和专题片《洮砚人生》、《卓尼大峪沟风光》以及《卓尼土司》高清电影主题曲《你是一片云》;建设了卓尼大峪沟民俗风情文化体验度假园、卓尼洮砚产业园、卓尼县藏式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洮砚雕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卓尼县杨土司烈士纪念馆、卓尼县民俗博物馆等文化项目;组织专人排练了大型文艺节目《巴郎鼓舞》和《锅庄舞》;创新编排了《洮河情韵》、《藏王鼓舞》《扎西德勒》、《飞旋踏春》《香巴拉之恋》等贴近卓尼实际和群众生活的舞蹈。“洮砚雕刻技艺”、“卓尼木雕”、“三格毛服饰”、“土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了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六届甘肃省文博会和建州60周年展览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卓尼文化和民俗民风;成立了卓尼县洮河风情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卓尼服饰文化》书籍的出版,这是继《卓尼五大丛书》出版以来的第二部反映卓尼民俗文化的书籍。
如今走遍洮河两岸,阵阵文化新风拂面而来,处处是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气象,一场乡村世界的美丽嬗变正在精彩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