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革变出卡坝新气象
◎赵晓丽



卡坝乡以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为重点,以着力解决农牧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为突破口。乡党委、政府全面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力度,并成立工作组跟进督导,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格局。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效体现到全乡每一个村、组、农户家中,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来撑托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成果。
全乡19个村民小组都落实了保洁人员,同时利用护林防火、村级治保、调解、田间管理和“十户联防”等组织,对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党员干部在环境卫生整治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乡、村、组三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针对环境卫生监管难度大,乡政府聘任了环境卫生监管员,及时监管片区的环境卫生。与乡属各单位、电站、安子口林场和各商铺分别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将“门前三包”责任书延伸至大庄生态文明小康村,与农户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制作成牌悬挂于门口,每月综合评比选出最优和最差,进行奖惩。并定期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月例会。全乡形成了人人参与、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整治的效果初步凸显,“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干净的庭院、整洁的巷道、美丽的花园……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卡坝乡把农牧民生产、生活资源转换成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因村制宜,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又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凸显藏寨特色,体现一村一品的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村庄,实现了村民在自家门口挣钱的愿望。乡党委积极协调,加大传统文化等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全乡4个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广场、村级文化活动室、乡村大舞台和农家书屋。同时,通过各种文化墙等农村精神文明阵地,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光荣墙等内容,使生态文明小康村村民提前迈入小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