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爱传美德
文/ 洪波
在碌曲县西仓镇新寺村有一户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因为这个家里有一个家庭成员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全家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给了老人儿女般的照顾,用36年的时光扮靓了残疾人的一生,他们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讲述了一个小家大爱的美德故事。

一个决定 担起责任。张宗礼家和马三保的这份爱心故事是从1982年开始的。当年,马三保,男,49岁,一个听力和语言有障碍的残疾人,每日四处游荡,饥一顿、饱一顿。张宗礼,西仓乡新寺村村民,40岁,在家放羊。看着衣衫不整、四处要饭的马三保张宗礼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赡养马三保,给流浪的孤寡老人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当时张宗礼家并不宽裕,上有父母,下有年幼的4个孩子,全家人靠放牧和种庄稼维持生计,没有其他经济收入,生活也是相当困难,但他们还是将马三保留了下来。从此以后,马三保的一杯开水、一碗热饭、起床洗脸、换洗衣物、擦洗身体、晚上被子是否盖好,感冒生病了看病喂药等生活琐事都在张宗礼家人的生活清单上,一家人每天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履行着儿子的义务,打理着马三保的生活起居和衣食住行,而且这一干就是一生一世。
亲情相依 不离不弃。马三保因为听力和语言有障碍,所以照顾他张宗礼一家人需要付出比平常人多出十倍百倍的心血。无论家里多忙、事情多急他们走到哪儿都要带着马三保,照顾他、陪伴他。照顾这样的残疾人虽说张宗礼家人已经做了十足的心理准备,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总是让他们措手不及。有一年,在牧场放牧的张宗礼因照顾患病的父亲离开牧场,交待马三保照看牛羊,这个三保阿爷失职了:30多只羊没有入圈被狼活活咬死。这样的损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全家人两年的劳动收入就这样没了,面对马三保张宗礼全家没有丝毫的责怪。
1990年,马三保偷偷溜出去独自外出散步,出了交通事故,头部受伤,脚踝骨折。得知马三保住院的消息后张宗礼第一时间赴医院了解情况。看着躺在病床上满头是血的马三保,张宗礼的眼泪夺眶而出,用颤抖的声音说“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活啊?”伤筋动骨100天,在马三保住院期间张宗礼和妻子每天除了端水喂饭、接屎端尿、擦药挠痒,还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帮助,像哄小孩一样哄三保阿爷,尽心尽力照顾至完全康复。所有的感激和感动没办法用语言来倾诉,一串串的眼泪成了马三保对张宗礼一家人唯一的表达方式。探病看望的亲戚朋友劝张宗礼尽早送走马三保,免得他再惹出什么麻烦,可他却说:“马三保他不是别人,他是我的家人,我不能把他送走,无论如何我都会养他一辈子的”。一句简单的话语诠释了他们的亲情,他们是一家人,永远都不离不弃。

优良家风 代代相传。“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团结邻里、家庭和睦”是这个家的家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用行动实践和传承家风。如今,张宗礼夫妇年事已高,照顾三保阿爷的爱心接力棒由儿子和儿媳接替,儿子张俊伍、儿媳马克力苏米、孙女张丽娜,孙子张福海,他们也树立了正确的敬老观,从小就懂得孝敬老人,从不惹三保阿爷生气。2014年马三保患脑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张俊伍和儿媳马克力苏米带老人四处看病就医,按摩四肢、接屎端尿,从不抱怨。出院后,为了让三保阿爷尽早康复,儿媳马克力苏米放弃了打工挣钱的机会,专心待家里照顾老人,按时做好饭菜,喂老人吃饭;大小便失禁了她及时换洗床单衣物,从不让老人用潮湿的被褥和衣裤;按时按摩身体,防止肌肉萎缩。孙女张丽娜和孙子张福海,他们也把业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一到休息日给三保阿爷洗澡、洗头发、刮胡子、晒太阳、活动筋骨。在一家人的细心照料下,瘫痪在床的马三保现在已恢复到直立行走了。张宗礼和他家人的善良与孝心感动了碌曲人民,他们的优秀事迹飘进了千家万户,被人们广为传诵,他们是碌曲所有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
张宗礼一家给了马三保老人温暖的港湾,让他的生活不再饥饿,不再寒冷、不再孤单,他们用生活中的小事诠释着家是爱的港湾的真谛,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实践着、丰富着文明家庭的内涵,这份浓浓的人间真情,构建了温馨和谐的大爱无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