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丰厚土壤 栽植幸福之花
----夏河县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毛辉成
夏河县结合县情实际,立足“11334”产业扶贫思路,以“三促三保”为基本措施,突出党建引领,以特色农牧业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光伏发电为引擎的多管齐下脱贫新路子,举全县之力,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如今的夏河乡村呈现出这样的景象:道路干净整洁,村庄空气清新,山川更加秀丽,绿色越来越多,景色越来越美,城市更加靓丽,乡村更加美丽。山村旧貌换新颜,干群齐心奔小康,一件件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振奋人心,一个个男女老少的爽朗笑声充满幸福……
党建引领 以组织领导保障产业扶贫
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激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为全县决胜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抓基础、固根本,结合各贫困村现状,逐一制定了适合村情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投入1720万元专项资金入股、合作组织运作、年末按股分红的模式,提升村级集体收入,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抓班子、带队伍,采取“支部+”模式,支部成员和农牧村党员带头出资入股、领办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539户。抓管理、重帮扶,整合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大学生村官、帮扶单位和乡镇干部的“五大员”的作用,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活思路、宽出路,协调落实资金3.6亿元,帮办实事658件,解决急难事项819件,化解矛盾纠纷426件,争取和对接56支社会帮扶力量,组织劳务培训及输转4200人次。
立足优势 以特色农牧业支撑产业扶贫
夏河县有天然草场近800万亩,是全省牛羊产业大县。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畜、草畜等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此,该县以农牧业提质增效为首位目标,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出台夏河县牦牛、藏羊全产业链产业发展规划,累计整合涉农资金6.9亿元,年均列支首位产业专项基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专业化布局、产业化发展、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建成犏牛繁育、犏雌牛养殖、藏羊繁育示范点21个,组建核心牛羊繁育群2350头(只);二是坚持创新模式,建立“公司+基地+农牧户”模式,围绕雪顿、安多两家龙头企业,建成专业合作社406个,带动贫困户1218户,户均增收0.3万元,同时两个企业开发扶贫岗位240个。推广“一社带多”,投入资金990万元扶持示范带动贫困户合作社33个,采用直接入社和订单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户241户,每户年增收2000元。2015年以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售到安多公司的牛羊,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按照牛280元、羊70元的标准进行再补助,累计补助549.4万元;三是坚持科技造血,夏河县娟姗犏雌牛繁育及牦牛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取得巨大成功,具备了初生体重高、生长发育速度快、成熟期早、产奶量高、产肉性能好等明显优势,单体产值可增加2500元。2017年投放娟姗犏雌牛110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528元。2018年,该县全面示范推广,以“一社带多”和“逐年造血”模式类推,开展良种娟犏雌牛高效繁育1100头,牦牛提纯复壮500头,黄牛高效繁育400头,投放娟姗犏雌牛150头,全面实现成果转化。加快智慧牧场建设,以“国营牧场(合作社)+企业+牧户”为社会化组织模式,试点“数据+”养殖,结合环境数据、畜群品种、生长周期等要素,实现每一头牲畜都是大数据精密计算的结果。在销售方面,同样厚植大数据技术,用大数据激活整条产业链,驱动高精度营销,品牌效益和销售额可实现双丰收。
聚力特势 以文化旅游牵引产业扶贫
以享有“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之美誉的拉卜楞寺大景区为核心,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的拉动下,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房车营地、自驾游营地等呈现井喷式增长,文化旅游业以“独特优势”蓬勃发展。一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3亿元的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接近尾声,投入2620万元建成拉卜楞寺、黑力宁巴、桑科琼泽塘、甘加八角古城等8处观景台,投入960万元建成旅游厕所44座,打造绿色旅游长廊及高原特色花卉观赏带78.1公里,油菜花观赏基地5200亩,生态、经济价值同时显现。投入4000多万元的阿木去乎临空服务区自驾车营地、桑科景区自驾车营地项目即将落地建设,投资2060万元的12个自驾游补给站同步动工;二是注重全民参与,建成熊猫沟、太阳沟等风格鲜明的旅游扶贫重点村18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和环境革命升级版样板村4个。打造阿木去乎镇安果生态文明小康村和环境革命升级版样板村,集中展示夏河县农牧村发展变化和全县整体形象,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予以扶持,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份,按8%保底分红,使其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维护稳定、实现小康的杠杆和引擎。通过评星、补助等方式鼓励支持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民宿旅游,开办藏家乐、家庭旅馆42家,床位315张,平均入住率43%以上,年创收210多万。打造“村集体+旅游”模式,桑科景区旅游帐篷营地日益成熟,建设品位不断提高,创办旅游接待点128个,辐射带动周边近百户贫困农牧户,户年均增收近6000元。曲奥乡香告村、达麦乡当浪沟村实施村集体旅游经济发展项目,所得收益按“145”分配模式进行分配(即所得收益的1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底分红,40%用于全体村民年底分红,50%用于项目实施村后期发展),在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不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指导扶持开办房车基地、自驾游营地、帐篷营地、体验式民俗村等206家,今年截至目前全县接待游客19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5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9.92万人次,带动就业1500多人,收入1714.84万元;三是注重文化引领。组建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队13个,在旅游村常态化演出,提升乡村吸引力。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拉卜楞唐卡艺术文化产品,形成“公司+协会+贫困户”发展模式,注册唐卡公司17家,个体画室22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仅2017年,唐卡系列文化产品销售金额达2000余万元,带动200多贫困户直接受益,文化产业有效助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充分借势 以“三变”改革驱动产业扶贫
把“三变”改革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步伐的重要抓手,定时间表、定工作量、定路线图、定责任人,确定州级试点1个、县级试点5个、乡级试点34个,按照“股权到村、股金到社(企)、分红到户(村集体)、政府监管”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879.4万元投入到“三变”改革中,实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收入“双增长”。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将2682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全县2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8个非建档立卡村、289户贫困户股金,注入安多集团、雪顿乳业及达哇央宗公司,每村每年分红2万元,每户每年分红2400元。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结合“三变”改革,在唐尕昂乡让吾道千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等38家专业合作社,注入专项扶贫资金3197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65户,连续三年户均分红2400元。
多点开花 以电子商务助推产业扶贫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产业优势和电商基础,初步探索出一条电商扶贫之路。搭建载体,助推脱贫。搭建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配套11个乡级服务站,组建村级服务点41个,带动300多人创业就业。成立“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州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打造“原生夏河”公共品牌。孵化中小企业15家,吸收120人就业,带动150多户贫困户开展网络销售,以电子商务为有效手段,加快线上销售力度,2016年、2017年牦牛肉和甘加藏羊肉系列产品实现网络销售2100多万元。创新模式,拉动脱贫。在甘加镇建立乡镇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探索出“支部+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甘加镇仁爱藏牛羊养殖牧业合作社打造出夏河县第一家自主网上特色产业销售平台,2017年实现线上销售25.6万元,线下销售43.5万元。
科技造势 以光伏发电推动产业扶贫
光伏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为地处偏僻、资源匮乏的地区破解产业承载能力弱等深层次矛盾开辟了新路径、培育了新动能、提供了新支撑。夏河县光伏扶贫项目作为“两州一县”地区光伏扶贫优先保障项目,第一批总投资4552万元,总规模6828千瓦,在甘加进行集中连片建设,受益对象为2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4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建成后平均每个村集体可获得扶贫收益16万元,每户受益3000元。(毛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