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践行初心使命的“筑梦人”
——记迭部县桑坝乡甘向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江荣华
他用坚守铸就着扶贫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他是甘向村的“领头雁”,老百姓的贴心人
他行走在迭山深处的基层一线,以实干和担当砥砺前行
他是甘向村平凡但不平庸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江荣华,男,汉族,1982年10月出生,法学硕士,高级统计师、公职律师。2001年6月参加工作,200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州统计局投资商贸科副科长。

2018年7月27日,在迭部县桑坝乡“7·23”洪灾发生后通乡主干道经抢修得以基本通行的当天,江荣华踏上了赴甘向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征程。沿途被冲毁坍塌的路基和路面挡墙、多处倒塌的电杆以及落石、泥石流的堆积物给这位经州委组织部选派,在州统计局工作已18年的高级统计师留下了到任第一天的深刻印象,也从此开启了他驻村工作的新征途。
从“不适应”到“定准位”,突显的是党性。

桑坝乡位于迭部县以东,是全县11个乡镇中贫困村全覆盖的乡,而甘向村更是桑坝乡人口最多,贫困面较大的行政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户1239人,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40.83%,是全乡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作为一名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统计部门干部,江荣华在驻村工作开展初期,面对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特别是语言交流、交往环境时,心理上产生过落差感、缺乏着归属感甚至存在着挫败感,但他并没有因这些所困扰和退缩,很快找准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角色定位,在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入户走访、参加村组会议、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多方了解后,对甘向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基础底子薄,人均耕地面积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528人,未脱贫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基础条件不高,稳定增收路径较窄等这些村情民情,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思考甘向村的产业发展靠什么?百姓增收如何搞?未来发展方向怎么定等一系列问题,并把这些作为驻村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导向,通过进一步的入户调查走访、征求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因村制宜提出了大力发展蕨麻猪养殖和青稞酒酿造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各类基础设施条件,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增收、提升生活质量、增强综合素质等问题,实现建成幸福美丽新甘向“两步走”的发展思路。
从“转角色”到“用真情”,表现的是情怀。

9月26日村民江尕草一家在全村群众的帮助下将山上大房子里的全部木料整体搬运到易地搬迁新居点;9月30日村民赛洛家从山上房子里拆除的梁柱在易地搬迁点的房子上完成了搭建;10月2日村民夏卡让在易地搬迁点新家的石头墙全面砌成·······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更是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自甘向村甘向一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以上的工作日志便成为江荣华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文字纪实和有力见证。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他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主动承担起项目的“宣讲员”“施工员”和“服务员”任务,特别是面对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点自建工作开展滞后,超计划时间节点较长,存在着严重影响甘向村贫困退出验收隐患的实际困难,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调度下,与乡政府干部一道,利用双休和节假日,抢晴天、战雪天,搬石块、拉水泥、砌石墙、平院落,投身参与到22户贫困户的自建活动中,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群众自建的信心、决心和热情,以此来推动整体的工作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验收,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助力攻坚克堡垒。
他始终筑牢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的政治站位,克尽厥职、严于律己······在一年多的驻村锻炼期间,江荣华真正做到了下基层、转角色,在驻村履职过程中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的务实作风,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甘向村脱贫攻坚事业的发展。
从“抓党建”到“谋发展”,彰显的是格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抓好抓实基层党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江荣华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把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同脱贫成效巩固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探索“基层党建+脱贫成效巩固”的党建工作方式。他常讲,“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在甘向村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难点都在村集体产业的发展上,只有村里的集体产业壮大了,才能带领全村的父老乡亲们持续发展促脱贫。”而恰恰在初来甘向村调查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甘向村酿造并饮用青稞酒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渊源,“进门三杯酒”“高原处处酒飘香”,青稞酒已成为村里寻常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每家酿造青稞酒的历史传统久远,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实现效益化,呈现出的是“标准不一、各自叫卖”的发展局面,如果能够大力发展甘向村的青稞酒酿造特色产业,这势必会成为解决村集体经济增实力、贫困群众增收益和特色产业增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做出这一初步研判后,主动与村“两委”班子召开专题座谈会,第一时间在全村开展了翔实的家庭调研和广泛的意见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向州统计局党组专题呈报书面报告协调解决项目立项,在经州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保祥几次来村实地调研青稞酒酿造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州统计局和村“两委”班子均一致认为,甘向村青稞酒酿造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技术优势突出,且多数群众已经总结了青稞酒传统酿造的宝贵经验和技术条件,可为青稞酒酿造产业化、标准化提供有力条件。在州统计局的多方协调和全力帮扶下,计划总投资30万元的甘向村青稞酒酿造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最终落地落实,结束了甘向村没有村集体经济实体产业项目的历史。青稞酒酿造作坊车间建成的那天,他偷偷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目前,该作坊已完成了1万斤青稞的蒸煮、晾晒、发酵和存储工序,为后续的酿造打实了基础。预计到年底能酿造青稞酒5000斤,实现销售收入15万元左右。
近一年来,经过州统计局的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倾尽全力筹措资金,已为甘向村在村委会建设、易地搬迁征地、组织现场观摩考察学习、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已落实资金近100万元,对帮扶脱贫,尤其是脱贫致富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从“贴民心”到“解难题”,体现的是品行。

2018年11月初甘向村二组高布家的长子班才让连续几天一直流鼻血,在乡卫生院就诊两天仍未见好转的情况下,医生建议高布转诊去舟曲或武都的大医院给儿子做更详细的检查以确诊,高布当时心里有点慌了,急忙来到家门口的村委会找村里来的第一书记商量怎么办?而此时的江荣华正带领着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参与到了甘向一组22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点的自建工作中,一时无法抽身陪高布去检查。他以一位老大哥的身份,在先稳住了高布焦躁不安的情绪后,第一时间给自己在武都上班的同学打电话,恳请她一定全程陪同协助并帮忙联系好武都市人民医院和儿科大夫,在他同学的帮助下小才让经检查被确诊为贫血,在住院一周病情稳定得到出院医嘱后,小才让及时返回了学堂。在他眼里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谁都可能会帮忙做的事儿,自然没有放在心里,可在小才让的眼里,江叔叔是帮过自己的恩人,每每路过村委会见到他时,小才让总要亲切的说上一声“江叔叔谢谢您”的话,他每次回合作休息返回村里时也会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小才让买一些补血口服液,他说:“这是我跟小才让在甘向村结的缘,我喜欢这个小朋友,我更珍惜这份情义”。虽然事情过去近一年,直到现在高布一家仍心存感激。
江荣华始终把群众关心的作为自己重点关注的。甘向一组易地扶贫搬迁点是2019年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但当提及易地扶贫搬迁点右侧桥下经常有山洪水冲下存在安全隐患时,大家都有所担心了。为此,甘向一组组长九闹把乡亲们的诉求第一时间转达给了他。他一方面要求一组的全体村民要全力配合搞好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要进度、也要质量,另一方面及时向自己的“娘家人”——州统计局汇报,希望能得到局里的帮助。今年上半年,在州统计局的大力协调下,从发改部门争取到的计划总投资75万元的甘向一组2019年农牧村护村护田河堤建设项目己于10月底完成建设,在解决了群众难题的同时,甘向一组的基础设施条件又得以持续改善。一年多时间里,他通过“项目牵引、助推发展、助力攻坚”, 以甘向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护村护田河堤、生态文明小康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易地扶贫搬迁等为重点,充分发挥“管道”作用,通过帮扶单位的平台,积极与州、县有关部门开展对接协调、联系落实项目,先后累计衔接协调项目资金达100余万元。
从“不适应”到“定准位”、从“转角色”到“用真情”、从“抓党建”到“谋发展”、从“贴民心”到“解难题”,江荣华承载着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这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俯下身子、扎根藏乡、情系百姓,用实干践行初心,以奉献诠释使命,为甘向村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是甘向村扶贫路上最帅的“筑梦人”。谈及下一步甘向村的发展,他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