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迭部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州关于产业扶贫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践行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线,统筹推进到户产业培育和扶贫产业体系构建。
迭部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培育一批符合县域实际、富有特色、富有潜力、发展前景良好、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优势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贫困渐行渐远,“变美”与“致富”相互促进。
农牧业生产取得丰收。按照“大林、精农、细牧”的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的良好发展态势,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工作亮点纷呈。202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4.62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683元,同比增长8%。
以“稳粮油、优结构、提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了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2万亩,粮食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1.1%;肉类产量预计达到6700吨,奶类产量预计达到6900吨,存栏各类牲畜18.5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预计分别达到32.41%、66.91%、46.77%。
产业培育取得实效。依托蕨麻猪、藏中药材、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基地示范、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引导发展壮大产业规模,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实现种养殖规模化基地零的突破,建成设施农业生产基地1个、百亩经济林果生产基地5个、百亩藏中药材生产基地3个、百亩药用芍药示范基地1个、百亩樱桃生产基地1个、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民俗体验馆1处、田园综合体1个、休闲农业产业园1个、果品保鲜库27座(2020年建成24座)。全面消除了52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盘活农村沉睡的资金资源资产,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通过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5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2万元,2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6.9万元,突破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的目标。
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明显提升。按照“培育一批、壮大一批、引进一批”的发展思路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1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7个、州级合作社示范社13个、县级示范社100个。2020年推荐申报省级合作社示范社6个、州级合作社示范社2个。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结合生态文明小康村、易地搬迁等项目完成户厕新建改建7243座,新建村级公厕124座,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38处,配备92辆垃圾收集车,14辆粪污清运车,11辆粪污运输拖拉机,1200余个垃圾箱。依法拆除9处私搭乱建、乱圈乱占等违法违规和影响村容村貌建筑,在扎尕那景区拆除45座简易厕所、仓库、活动板房、临建房等,拆除清理32个废旧广告牌和11处废弃墙、垃圾收集站等。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显着提升,并于今年10月10日荣获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荣誉称号,达拉乡高吉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
农业政策保险助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制定了农业保险计划实施细则,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全面完成10个中央品种、8个省级品种承保任务,2018年至2020年11月底累计向农户赔付资金1507.44万元,有效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降低了农户因灾返贫风险。
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显着。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为农产品披上绿装,认证苹果、梨无公害产地660公顷,辣椒、黄瓜等蔬菜无公害产地300公顷,认证“迭部蕨麻猪”“迭部羊肚菌”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认证迭部县绿色生态服务有限公司蕨麻猪肉和迭部县兴泊水泊沟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红富士、黄元帅、红元帅(红星)3种苹果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迭部县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蕨麻猪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和迭部县森源商贸有限公司羊肚菌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已完成省州审核,待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农业绿色化水平显着提高。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新技术、新模式,2020年化肥利用率为43%,农药利用率41%,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推广面积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5%,同比增长6.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秸秆综合利用率90.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9%。2021年计划在全县禁止使用化肥,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
强化培训提升贫困户发展动能。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模式,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贫困家庭劳动力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东西部扶贫协作贫困户培训等项目资金,培训合作社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创新创业青年、产业扶贫带头人、农技员等2108人次。同时,选派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3.85万人次。实现技术指导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有效提高农牧民生产技能;2020年实现玉米亩增产90公斤、马铃薯亩增产800公斤、青稞亩增产20公斤。
动物防检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要求和行政、业务双轨目标责任制,狠抓重大动物疫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对养殖场户实现“一对一”监管全覆盖,强化动物和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工作,强化流通环节监管,确保了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了畜牧业发展,保障了市场对肉产品的需求。
基层服务体系逐渐健全。成立了农牧业机械报废更新机构,在全州率先开展农牧业机械报废更新试点工作,简化工作流程,提高补贴标准,方便群众,降低了农机生产安全隐患。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达标验收,检验能力位于全州前列;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三农服务能力显着提升。(记者赵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