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之花遍地开
——卓尼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侧记
贡布草
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卓尼县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九大”工程,深入开展“八进”活动,扎实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县域经济得到加速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提升,“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已深入人心。
力赛村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小村寨。村两委认识到民族团结关系到全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只有村子稳定了,邻里间和睦了才能谈发展。所以经常引导和呼吁村民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全心全意服务好前来休闲旅游的各族游客。从群众不满意的热点、难点问题改起,从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做起,通过以“让党员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为主题的联创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目前,通过“旅游+传统农牧业+绿色农家乐服务业”的脱贫致富思路,力赛村发展的势头良好。
近年来,卓尼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条主线,开展“八进”和“六比六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推进“大宣传”,结合各类宣讲活动,深入各乡镇、寺院等地用藏汉“双语”集中开展“中国梦”、民族理论政策巡回宣讲活动,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动员、共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良好氛围。有效筑牢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根基,切实强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走进卓尼县藏中,校园里到处都可见设计巧妙的民族团结宣传文化墙。据学校党政办主任苏努次力介绍,卓尼县藏族中学紧扣学校育人的规划,由学校党支部书记、分管副校长牵头,让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带领政治学科教师,分学段进入班级,给同学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课,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给学生进行阐述讲解,让学生从认知层面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结合上级提出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通过每周国旗下讲话、班会、年级组会议、宿管组会议、周六晚“藏中之音”等平台,把民族团结思想简明快捷地传达到学生的认知当中,并通过各种墙文化框、专题讲座、专题文艺宣传活动等平合加以拓展和巩固,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基层抓起、从学生抓起、从小培养,让“团结”之花在校园盛开、“和谐”美景在校园绽放。
卓尼县还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贯穿于全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脱贫攻坚、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建设、党建领域等重点工作的“九大工程”中。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加大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从实际出发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纳入全县脱贫攻坚计划中,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资金项目中,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生力量。先后打造了“山水博峪村”“神秘江车村”“传奇尼巴村”“彩色西泥沟村”等一批生态体验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的生态文明小康村。截止目前,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9%,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增强各民族交流、交融、交往,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杓哇土族乡的是卓尼县唯一的民族乡。全乡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土族、汉族、藏族三个民族,这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半农半牧区,在卓尼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以来,守牢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的底线,依靠旅游资源打造品牌乡村旅游项目,尤其在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委的关心和关怀下,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旅游资源,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粗放的农牧业向含有土族风情的乡村旅游业及特色农牧业发展,乡风乡貌有了巨大的改变。各族群众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干劲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