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进课堂 润物细无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2021年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会议的工作思路,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拓宽“课程思政”的建设视野,提供课程育人的新思路,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育人”根本问题,2021年4月22日,临潭县扁都九年制学校邀请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牛军博士莅临我校,做了题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一体化建设》的专题讲座,学区领导班子、各村校负责、中心校全体教师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副校长申杰同志主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项长期工程,“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更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什么是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怎样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政元素?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一些困惑。
讲座伊始,牛军博士首先抛出了紧扣主题的三个问题,即:课程思政内容与方法、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激发起全体教师的兴趣与思考。他结合自己教学工作经验带领老师们探析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分享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经验以及如何在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中来达到“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老师们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自我评价和拓展提升提供思路借鉴及对策建议。
讲座期间,牛博士首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进行阐述,内容涵盖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功能、起源三个维度。目的在于厘清概念、明确意义、追本溯源。其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进行讲解。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为中心。再次,阐述了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问题。细致、深入、透彻地阐述了如何从非思政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并结合专业教学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最后,归纳出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路径”和“人格影响”两大途径。强调指出教师本人的修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隐形的教育——人格的影响,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为我学区教师发展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牛博士精彩的讲座,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教师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了解了“思政课程”是一种显性教育,“课程思政”则是一种隐性教育。明确了如何在不同性质的课程中让价值引领的成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如盐在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加强师德修养,要有广博而深厚的专业修养。这样才能自觉、随时地将正确的、有益的思政元素传达给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每名教师都这样去做,全校教师形成一个合力,在潜移默化中带给我们学生巨大的影响。这样,课程思政建设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