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卓尼,芳草吐绿,春意盎然。在喀什钦镇什路村,青瓦黄墙的藏居错落有致,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远远望去,特色村落与绿水青山相互映衬,俨然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过去这里长满杂草,堆满垃圾,一到夏天,蚊子苍蝇嗡嗡飞。河西出钱给我们修路修房、种树种花、装垃圾桶,眼看着村子越来越漂亮。”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虎龙布扎什打开了话匣子。最让他高兴的还要数去年翻修的房子。“原来房子是1995年建的,这么多年,土墙都残缺不全了,冬天冷夏天热,在河西的支持帮助下,不仅修了外墙,还建了阳光房、暖棚,挡风挡土,暖和干净。”而这正是卓尼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在河西区的大力支持下,卓尼县以“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抓手,以改善农牧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基本社会保障条件为重点,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貌、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2020年6月,河西区援建的什路自然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开工,总投资868.95万元,经过四个月的建设,如今的什路村,景观河堤、水泥巷道、垃圾分类、村庄亮化、美化一应俱全……细说这些变化,村民们都笑开了花。“我们这里不比城里差。”

“这个酒厂也是河西区援建的,一年产酒一千多万斤,去年卖了二十多万元。”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一村一产业的发展思路日渐清晰,依托河西援建资金,什路村因地制宜发展青稞酒特色产业,新建了288平方米酿酒车间和90平方米酒窖,带动11户贫困户共同创业。“家门口就能挣钱,现在一个月三千多,等厂子规模再大些,我们挣得还多。”26岁的虎贡巴扎什一边查看设备一边跟说着自己的盘算。
绕村而过的洮河水清澈见底,五彩经幡、藏式民居“苫子房”以及在家门口做针线的藏家大妈和玩耍的孩童,让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生动而鲜活。
“以前可不这样,乱扔乱倒成了习惯,村里到处都是垃圾!”“路也是土路,只要一下雨,就进不来出不去!”面对的采访,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这个藏族小村过去的模样。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红色旅游资源,在河西的帮扶援建下,卓尼县将博峪村列为乡村旅游示范村,以村庄原有自然格局和风貌为出发点,以文化特色为着力点,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找“突破口”,因地制宜,突出亮点、彰显特色,留住清新、质朴、自然的美丽乡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去年四月开业的极地圣音藏家乐就尝到了甜头。负责人班地卡说:“现在有大小房间六个,天天都有客人,旺季能有七八十人,一年下来收入二十多万。”如今,班地卡正计划扩大藏家乐的经营规模。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博峪村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目前,全村开办藏家乐77家,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实现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样板村之一。

穿梭在卓尼县乡村阡陌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画面,从房屋改造到基础设施建设,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山水博峪村”“神秘江车村”“传奇尼巴村”“彩色西尼沟村”等一批生态体验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的生态文明小康村,为生态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一幅山川秀美、田园静美、村容优美、生活康美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