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这堂在关键节点,为“关键少数”上的“关键一课”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阐述了5个问题,其中第一点,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起到了抓总的作用,可以视作贯穿5个问题的一条主线。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望百年,时代的变迁,实践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发生转化。

第三个方面,“战略策略问题”,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课题。
例如,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决议指出,“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因此,“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打铁必须自身硬。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在讲到第五个方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结百年经验,正是为了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监制:赵承
主笔:丁小溪
视觉 | 编辑:姜潇、张惠慧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