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和拓展农牧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的思考
实施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提高农牧村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农牧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开展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 临潭县以站点“建、管、学、用”为主线,积极探索“让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发挥远程教育在提高党员素质、培育新型农牧民、服务农牧村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
一、当前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状
临潭县共辖1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自2008年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建成了1个县级教育平台,1个县级教学辅助网站,85个卫星模式终端站点和72个电信模式终端站点,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
二、对丰富和拓展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的探索
(一)整合资源,构建大远教格局
按照“远程教育牵动、其他资源联动,一站多用、共建多赢”的原则,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整合相关资源,统筹相关工作,形成管理共同参与、资源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总结的大远教格局。大力整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密切相关的科技、教育、民政、农牧、林业、计生、农机、文化、卫生等部门资源,积极倡导和支持各部门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传播发布各类信息,拓展和延伸远程教育职能,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使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真正成为提高农牧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牧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农牧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广大农牧民学习现代实用技术的致富点、转移农牧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传授点和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二)打破常规,构建“一站多用”的有效载体
根据农牧村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把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牧村基层党建、各项农牧村工作相结合。一是把站点办成农牧民学习文化的夜校。利用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结合文化补习,加大对青壮年农牧民教育工作力度,真正使农牧民文化夜校成为学习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知识的有效载体。二是把站点办成农牧村专业技术活动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三个紧贴”,即紧贴农牧村的生产生活实际、紧贴市场发展形势、紧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典型经验,使广大群众看得懂、学得进、坐得下、用得上、有成效,自觉把站点作为学科学、用科学的主阵地。三是把站点办成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探索激发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和致富奔小康的劳动热情,提高农牧村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生产技能与思想文化素质,丰富农牧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精心组织,搭建传播农牧村先进文化的教育平台
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使电视机、电脑、互联网走进了农牧村的课堂,为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打好了教育的平台。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牧业实用技术的有效载体。以创新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方式为切入点,全面开展运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举办文化体育等各项活动,引导农牧民树立主体意识,增强民主意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农牧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四)紧扣发展,打造促农增收直通车
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进一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推广种植业、养殖业等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农牧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以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纽带,切实抓好传统产业促农增收工程。随着农牧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外出务工也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利用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农牧村务工人员就业信息中心及培训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劳务信息,同时发挥人社等各部门作用,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非农技能等培训,使外出务工规范化、程序化。
(五)解放思想,转变农牧民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由于广大农牧民群众在生产中,带有盲目性和攀比性,没有考虑到市场走向,存在着抓特色农牧业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发展方向不明的情况,影响和制约了群众致富的水平和速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量大的优势,加强对群众的学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牧村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让他们看到外界的发展变化,树立追求发展的思想,激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勤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群众的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等实际,组织群众收看远程教育节目中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农牧业发展、加工制造、等实用农牧业技术,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产发展道路。
(六)创新方式,提高劳动效率
当前,我县仍有部分富余劳动力滞留农牧村,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我们通过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培训,采取“支部+远教+项目+基地+协会+农户”等方式,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农牧村专业合作社社员和新型农牧民培训,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帮助农牧民群众寻找致富途径,拓宽致富渠道,促进农牧村粮食增产、农牧民增收、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组织广大群众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生产效益;组织广大村组干部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益。
三、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发挥作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各站点播放工作开展得比较正常,但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要长期有效地开展和利用好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仍然存在和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认识尚不到位
由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一种开放式教育,与传统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对处于基层的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来说,不免感到有些陌生和茫然,以致于存在无用论的模糊认识,农牧村干部总担心站点“学用”活动难以组织,难以发挥作用,认为现在的教育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由于存在这些错误认识,导致有些地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措施不力,先硬后软,工作被动。部分乡镇党委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主要乡镇党委负责同志抓远程教育工作的精力投入的相对较少。
(二)作用尚不突出
一是学习效果不明显。虽然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几年了,但仍有部分群众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开展远程教育对自己没什么用处,不可能帮助自己增收致富,因此在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因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二是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力度不够,内容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综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不仅是一个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教育培训的平台,同时还是一个发布供求信息、了解市场行情的平台,一个丰富精神文明、繁荣农牧村文化的平台,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站点都只停留在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未充分发挥综合功能。
(三)服务尚不及时
目前有部分站点点击率低的一个主要客观原因是电信部门的技术服务不到位、不及时,经常出现网络故障,站点网络在出现故障后拨打10000号报修,却迟迟不见技术人员上门维修。有些站点出现网络故障报电信部门后,县远程办多次与电信部门进行交涉,虽然上门服务了,但仍有大多数站点维修未果,历经好几个月才基本恢复使用,大大挫伤了广大党员群众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临潭县委组织部 杨玉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