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标题:30年来,青藏高原生长季提前一个月
资料图:张扬建(左二)在藏北高原 图片来源于中科院
“通过多种遥感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青藏高原植被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30年来,植被生长季提前了一个月,这对于每年生长季大概只有三个月的青藏高原来说是个很大的幅度。”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农业生态站研员张扬建说,生长季的提前,就可以为当地牧民提供更长时间的草资源,因此这项研究为当地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这项研究发现还为探讨青藏高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可发挥生态屏障功能方面的效用提出了理论保障。
大学时期就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张扬建从小在农村长大,随处可以看到青山绿树,夏天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在清澈的小溪旁尽情嬉戏玩耍。习惯了山清水秀,碧水蓝天的他来到北京后发现,虽然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很快,但生态环境却远不及农村。张扬建说,那时候,他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研究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
2001年8月,张扬建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乔治亚大学录取,攻读生态学专业。2004年,张扬建顺利完成学业,并取得美国乔治亚大学博士学位。“考虑到国外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相对国内来说较为成熟,毕业后,我并没有急着回国,而是在美国罗格斯大学和密苏礼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是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模型方面的研究,而且我还在格斯大学纽瓦克分校任研究助理教授。”
来到西藏专注于研究青藏高原
2009年,在国外工作了5年的张扬建接到中科院有关负责人的电话,邀请他回国从事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接到电话后,我很快就答应了,因为在国外待了9年,也想回国发展,跟国内的一些专家合作,为国内的生态环境发展出谋划策。”回国后,张扬建通过了答辩,被中科院录用,并入选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
当年,张扬建来到西藏,并带领自己的团队长期在青藏高原进行有关藏北生态系统受全球变暖影响方面的研究。“青藏高原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生态环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张扬建说,他们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先锋地区,这里的植被生态系统,尤其是藏北典型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有着比其它生态系统更高的敏感度。
张扬建说:“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太阳辐射强、空气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以及空气密度小,这些特殊因子的组合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产生显着的生态效应,同时也决定了高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更为敏感。”
青藏高原冬季温度呈上升趋势 张扬建介绍,在过去50年中,青藏高原的年均温和冬季的温度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上升幅度比北半球的平均上升幅度要高。“通过对多种遥感数据及地面观测资料的综合,我们发现青藏高原植被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30年来,植被生长季提前了一个月,这对于每年生长季只有大概三个月的青藏高原来说是个很大的幅度,而且提前的幅度大大高于北半球其它地区。”
“数据显示,1982年牧草返青时间为5月底,现在的返青时间提前到4月底5月初,生长季提前了一个月左右。植被生长季提前就意味着植被可以更早为牲畜提供新鲜的牧草,这对解决当地牧草严重欠缺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张扬建说,同时这项研究发现为探讨青藏高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可发挥生态屏障功能方面的效用提出了理论保障,比如对于洪涝灾害和降水的预测等等。
2004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 2004—2009年在美国从事生态研究工作 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
2009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农业生态站研究员 2013年 张扬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