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网卓尼讯 2013年,卓尼县扶贫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贫困依然是制约卓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行动,到2016年实现整县脱贫,卓尼县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扶贫攻坚的特点和难点,调整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制定出台了“两意见两方案”为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确定了新的思路和目标。
制定“333”扶贫攻坚计划,分区分片分三步实现整体脱贫。
到2013年底,卓尼县仍有农牧村贫困人口3.38万人(其中返贫人口7730人),贫困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扶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卓尼县按照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今后三年实施“333”扶贫攻坚计划,即全县15个乡镇分三片区(北部、中部、南部)三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三步走,坚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分片推进,逐步实现全县整体脱贫。
联合双联帮扶力量,形成各方面扶贫攻坚的综合效应。
卓尼县制定《关于加强和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双联单位扶贫职责和职能作用,帮助贫困村户编制扶贫规划、培育富民产业、争取项目支持、协调金融贷款、组织技能培训,形成各方面扶贫攻坚的综合效应,推动扶贫攻坚行动向纵深推进。一是结合双联行动,按照“333”扶贫攻坚计划,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深入农牧户,了解掌握联系村户贫困现状,县、乡、村、户逐级充实完善扶贫图表卡册动态管理台帐,逐级收集汇总基本资料。二是各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分析找准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和增收门路,指导修定、帮扶实施脱贫致富计划,做到年度有目标、实施有步骤、阶段有重点。三是成立卓尼县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公共服务指导小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资源整合等有效举措,下大力气改善农牧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电力通讯、草原生态等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出行、饮水、用电、通讯、生产发展等突出问题。四是成立产业发展指导小组,指导和动员县直联村单位和县乡两级联户干部,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全力以赴为联系村、联系户争取和落实富民政策,促进生产发展,全力破解村无主导产业、户无致富门路的突出问题。五是积极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各乡镇延伸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到2016年实现金融机构对空白乡镇的全覆盖。同时,围绕富民增收,把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易地扶贫搬迁农牧户建房等贷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支持农牧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基地和园区、培育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富民产业。六是各联村单位、联户干部以“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帮助贫困村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各项帮扶任务,大力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改善农牧村基本生活条件,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与广大农牧民群众共同打造高原生态幸福新农(牧)村。
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模式,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扶持扶贫攻坚项目。
结合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卓尼县制定出台了《2014年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实施方案》,围绕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将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土地整治等方面涉农项目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涉农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有效地缓解农牧业和农牧村发展资金的供需矛盾。2014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3304万元(北部片区整合资金36984万元,10个整村推进项目整合资金6320万元);2015年中部片区计划整合项目资金32000万元以上;2016年南部片区计划整合项目资金26000万元以上。
加强涉农培训资源管理,为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涉农培训资源管理,解决好涉农培训资源散乱弱小和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偏低的问题,卓尼县制定出台了《2014年涉农培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在不改变项目主体、资金渠道、使用性质和管理权限的前提下,将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涉农培训资源进行全面、科学、有序整合,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2014年整合县直各涉农部门和州县扶贫及首位产业专项基金346.96万元,采取“6个结合”(即:把现代手段与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把集中与分散(进村入户)相结合、把室内与田间相结合、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老师授课与现场示范相结合、把典型示范与辐射带动相结合),对全县15个乡镇农牧民群众、合作社经理和非公经济人、村干部和农牧村党员、“两后生”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共7620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到2016年,力争做到重点村农牧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100%,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能促进稳定增收的农牧业实用技术。
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卓尼县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坚持“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集中投入、专款专用”的原则,将各种资源有效打捆,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一是将扶贫开发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根据县财政当年收入增量的20%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县级财政每年全部公用经费的10—15%列为扶贫攻坚专项基金,确保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每年增长20%以上。二是抓好扶贫基金和村级互助资金增量扩面工作,力争使互助资金在贫困村实现全覆盖。三是积极争取部门帮扶、企业和社会各方捐赠等各类扶贫形式,大力发展扶贫公益事业,积极拓展扶贫开发新领域。
抓好生态移民扶贫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地域桎梏。
按照《卓尼县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 (2013—2017年)》卓尼县对部分仍然生活在不宜生存、没有发展空间的贫困地区人口按照整体搬迁的形式,依托城镇和中心村,选择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安置,集中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到2016年,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1个,对有搬迁条件且有意愿的642户3528人实施搬迁。到2017年,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农牧户实现应搬尽搬,确保扶贫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创新健全机制,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卓尼县成立扶贫攻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揽专项、行业、社会扶贫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促进扶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减贫摘帽”机制。对提前脱贫“摘帽”的乡、村保持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奖励。对提前脱贫“摘帽”的乡、村领导班子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三是审计监督机制。审计、监察和财政等部门,每年对各类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检查,坚决杜绝和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四是“一票否决”考核机制。实行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考核结果与乡镇和部门班子配备、工作评议和干部使用直接挂钩。(李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