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山沟沟里的“土大夫”
——记卓尼县上卓村卫生保健员来文毅
·郑君武
说起来文毅,卓尼县及周边村镇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颇有名气的大夫。他的名气不是来源于医术的精湛,而是他有一颗滚烫的心。这颗心里,装着卓尼的父老乡亲,装着所有来找他看病的患者。大家都不知道的是,他曾经获得过“学雷锋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激情投入 真心奉献。来文毅自幼生长在沟壑纵横的上卓村,曾不知多少次看到庄稼人田间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劳苦,也不知多少次听到农家院里乡亲们身患疾病的痛苦呻吟。这些苦难都深深地烙刻在他心里,特别是看到村里许多小病因得不到及时救治成了大患后,群众不免怨声载道:“这村里要是有个看病好、信得过的大夫,老百姓们也就不用再折腾受这份罪了。”这些难忘的细节,都成为他踏进校门后立志学医的信念。而自学医归来的那一天起,他便真的成为了乡亲们招之即来、随叫随到的“家庭医生”。
2006年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正在熟睡中的来文毅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关洛湾村民金明生家有急症患者,紧急求救。夜深雨大,妻子担心他的安全几次阻拦,但他还是毅然背起出诊箱骑上摩托车消失在雨夜中。当他赶到时,那位孕产妇已处深度昏迷状态。来文毅一进门便叮嘱家属去找车,他测血才知产妇是“妊高症”。他一边抢救一边指挥着家人迅速将这位妇女送上车,去了县妇幼保健站。当产妇终于转危为安时,他才长长松了一口气。当他顾不上休息返回到卫生室时,天已拂晓......
2002年,眼藏村民黎桃花家80多岁的母亲不慎摔倒,颅脑损伤,他从县医院外科护送至兰州陆军总院,来去整整三天;2010年,一位8个月婴儿因患有急性喘息性肺炎,经过他一整天的抢救治疗,使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2011年,关洛村民周金龙老人因患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但由于昂贵的检查和治疗等费用使老人无法承受,便放弃了治疗。来文毅得知后,主动上门按时为老人输液治疗,并免去出诊费和部分药品费用。经过20多天的治疗,老人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并脱离了危险,降低了脑中风的并发症;2011年,临潭县白土村85岁高龄的美红梅老人因患先心病而行动不便,他便骑着摩托车按时为老人上门治疗,经过10多天的治疗,老人慢慢好转并逐渐康复。
来文毅的故事很多。从医17年来,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风风雨雨,他就这样奔波在去为患者服务的路上。17年,上万次的免费出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正是这样的热心肠,使他这个“赤脚医生”真正成为了农牧民的“家庭医生”。
为改变乡村卫生条件,为更多的人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来文毅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坚守就是17个年头。白天,他忙着诊治病人,晚上看书查阅医疗资料,并自费订阅了《卫生报》、《实用内科学》、《社区医师》、《诊断学》等专业书刊,通过“充电”使自己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和熟练。尽可能多地掌握临床知识,对一知半解的问题时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请教。目前,他能熟练的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很好的指导病人的生活和膳食及康复,规范的开展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工作,配合上级业务单位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热情服务 无愧医魂。在前多年来的非典、禽流感、甲流等自然灾害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防洪抢险等工作中,来文毅作为一名党员总是冲峰在前,为群众挨门挨户进行消杀,并及时向群众宣传卫生科普知识、防病应急知识。为了乡村医生这个无悔的选择,他放弃了学生时代培养的其它爱好,常年与药箱、药柜做伴,在解救病人中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病人,他让一个个轻松赚钱的商机擦肩而过,却情愿为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垫付累药费。2003年“非典’肆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外出打工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作为最基层的乡医,他认真筛查回村的每一个村民和串门的亲朋好友,做好登记,严密防控疫病输入。为了乡民的健康,他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可能并义无反顾的为返乡人员早晚测一次体温,做好各项留观工作,保证了全村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将信息及时上报卫生院。在打击非法行医,开展巡诊工作中,他及时送发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保健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为了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另外他还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村民健康档案;搜集整理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体残疾、精神障碍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并制定康复方案;及时通知村内孕妇服用叶酸、定期体检,向她们讲解住院分娩的好处;同时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
精心呵护 真诚守望。眼下,正是一年中来文毅工作最繁忙的时节:患感冒的农民增多,看慢性病的也不少,还要为小儿服糖丸、打预防针,小小的村卫生室里患者一拨儿接一拨儿。多年来,他团结村内人员,任劳任怨,服从主管部门及村委领导,配合乡镇认真做好防保工作及慢性病管理。防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全程督导结核病人每年都有1-2例,真正做到“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在程落村结核督导病人中没有一个过早停药或间断用药的,真正做到了“发现一个,治愈一个”的目标,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处置。
尽管只是“赤脚医生”,“来大夫”却是村民们离不开的人。
把农牧民当家人的来文毅说,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逢年过节村民们拿来最好的食物,聚集到他家里闹腾;最欣慰的是,现在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普遍提高,农民的卫生保健意识也大大提高,村里的整体医疗水平在逐步提高……
“我是党和政府培养出来的‘赤脚医生’,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对我的要求,也是我这么多年来的追求。我觉得这17年没有白干,只要还能干动、只要群众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的。”来文毅说。

来文毅认真为村里的孩子们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