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采取措施推广藏语标准化 规范藏语言文字使用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高宇):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学界认为其创制于公元7世纪。主要使用者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人操藏语。目前藏语使用总人数约为800万人左右。
藏语分布、使用人群广泛,但是各地藏语方言又不尽相同,所以,制定一个规范化的藏语使用方案,藏语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据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介绍,截至2013年年底,该机构除了审定发布藏文新词之外,还审定发布了科技术语6万条、计算机界面词语12万条,开展“大型藏文基础语料库建设”科研,还率先在西藏银行业务服务中规范使用藏语言文字。
4月28日至29日,中国藏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同期成立。该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地指出,藏语新词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当前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热地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自身组织建设,新词术语翻译,审定和发布以及相关办法的制定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热地指出,藏语文工作同藏区的其它工作一样,关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藏区的贯彻执行,关系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藏区的稳定和发展。要让全社会尤其是藏族群众充分了解和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这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土登彭措教授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会议,对于五省藏区的藏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他指出,在藏语标准化工作过程中,一要有统一性,二要兼顾地方特色。他说:“藏语文标准制定中,百分之六七十的语言应该是青藏高原五省藏区通用的藏语文,标准制定之后,出版、新闻等行业必须按照这个标准使用藏语文,不能各用个的。剩余百分之二十多的部分,还是保留各地方言的特性,根据地区使用传统和特点,保持地方藏语文方言的特征和使用办法。标准制定下来之后,对我们今后语言文字的工作特别方便,有助于藏语文文化的发展。”
土登彭措教授在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说,在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在四川的西南民族大学中,藏语授课与汉语授课同时进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教学、考试、答辩等工作,都可以藏语、汉语并行。
土登彭措领导的工作小组历经八年时间搜集整理了八万多条藏语词汇,汇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藏文《辞海》。针对新词不断产生的情况,他说,“当前的广播、报纸、杂志、电视中,新的词汇不断涌现,新的词汇一出现,我们就立刻找出一个对应的藏语词汇,如果用汉语、英语音译的办法,会影响老百姓的理解和认知。这就是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藏文室主任次仁罗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藏语的使用习惯使得很多翻译难以设定统一标准。例如,人名的书面翻译在各地不尽相同,如果硬性规定统一为一个名字和发音,其它地区的老百姓反而会不习惯。再有,时下很多新词汇的翻译也是语言规范化过程中的难处。有时候,专家开会翻译新词术语,讨论许久选定的词汇,因为太过书面化,不易于老百姓接受和使用。相反,有时老百姓的解释反而很传神、很到位。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采用老百姓的释义。次仁罗布指出,能让老百姓普遍接受的术语就是标准。
与此同时,全国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审定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国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审定专家委员会是藏语领域的第一个全国性专家组织,将负责藏语术语的翻译审定工作。《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新词术语藏文翻译规范和推广应用办法》获得通过,这使今后的藏语新词术语从搜集整理,翻译审定到推广应用都做到有章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