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网卓尼讯 行走在卓尼县木耳镇冰古村,无边的绿色让人流连忘返,干净整洁、积极向上的村容村貌让外来游客羡慕称道。
卓尼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生态立县”方针的指引下,广大农牧村走上一条“绿色小康”之路,一幅独具特色的美丽画卷在船城大地缓缓铺开。
“走在文明生态村,呼吸都是甜的”。提起卓尼,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蓝天白云和森林、草原,但是多年前的卓尼农牧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垃圾乱堆、污水横流、道路泥泞不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卓尼的财富,应该惠及每个老百姓。”这一理念几乎成为卓尼县近几届领导班子的共识。自然资源保存完好的农牧村,一定要发挥生态优越性,让农牧民享受良好生态的福祉。
今年,卓尼围绕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四大工程,投入资金50369.3万元,建成4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前,全县4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工程、“三改”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多数村组整合项目已竣工,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工程、“三改”工程等群众自筹自建项目完成率90%。各乡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亲自到施工现场指导检查,驻村工作组和村监督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督促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安排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管理,建立了乡镇、村组两级台账。目前,尼巴乡格拉村统一改造藏式大门74户,改造洗浴室19户,改造厨房14户,改造厕所13户,新建宽1.8米滨河路人行道200米,新建河堤400米、防护栏200米,修建消防水池1处,修建简易生活垃圾处理场1处,发放垃圾桶84个、垃圾箱4个、垃圾收集斗4个,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1辆,建设60平方米公厕2座,建设面积1078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处,新建面积914平方米的停车场1处,新建小学1座,扶持臧家乐15户,扶持专业合作社1户,农牧民技能培训84人次。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因地制宜。”州委常委、秘书长、卓尼县委书记杨武说,建设标准以美化环境为主,并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但每个村必须是:户户喝上安全水,每户有卫生责任区,每个村有一个垃圾池、一个村规民约、保洁员和垃圾车。
多年在北京工作的孙先生,今年国庆回家探亲,他感叹道:“走在生态文明村,呼吸都是甜的!”
“物质和精神文明都不缺,才是新时代农牧民”。地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大峪沟沟口的木耳镇,几年前村里还没有一条可行车的路。2011年镇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自2011年,镇党政班子按照“旅游产业兴镇、能源建设带镇、输转劳务富镇”的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中藏药材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藏牦牛、藏羊的育肥养殖规模,加大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务工技能培训力度,优化路网结构,改善全镇交通、运输条件,逐年争取村道硬化项目实施,加快木耳镇小城镇建设,将木耳镇打造成了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文明小城镇。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卓尼县同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移风易俗、组织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转变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农牧村文明程度。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成为主要阵地,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牧民生活,也提高了农牧民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县长韩明生说:“物质和精神文明都不缺,才是新时代农牧民。”
“生态品牌是我们的金字招牌”。现如今,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已成为展示卓尼新农牧村建设成就的最好窗口,“绿色小康”路越走越宽。在“生态立县”路线不变的前提下,卓尼创新思路,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加入新的内涵。“十三五”时期,卓尼将着力打造村容整洁、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小康村225个、惠及11931户57251人。
卓尼大峪沟景区内塔古村藏香园农家乐主人马志强以前在外地打工,后来学了厨师手艺在卓尼县城餐馆当厨师挣钱。随着国家4A级景区——大峪沟的发展,马志强和家人抓住时机,今年修建了藏香园农家乐,精心装修干净整洁。马志强,这个曾经的打工仔,也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生态品牌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是咱大峪沟的好山好水为我们铺就了致富门路,我们都是沾了生态旅游的光才过上了好日子。”谈起自家这几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志强一脸喜悦。(王芝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