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因高寒缺氧,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图为高原上的冰峰云涌。(摄影:魏成庆)

然而,在青藏高原这样极端低氧的环境中,藏族人却能世代繁衍生息,延续至今,孕育出灿烂的高原文化。其中原因何在呢?让我们听听来自中科院专家们的解释。图为藏族老人与小孩。(摄影:吴健)

近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藏族人适应高原极端低氧环境的秘密,以及保持长寿的秘诀,竟然都与其基因的突变与进化有关。图为藏族女孩。(摄影:唐瑞彬)

2015年12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藏族人适应高原极端低氧环境的秘密——HMOX2基因。相关成果也发表在了国际核心期刊《人类遗传变异》上。图为高原上奔跑的足球少年。(摄影:杨惠光)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介绍,十年来团队一直在梳理研究藏族人的基因组,以期揭示他们适应高原的遗传机制。他们对来自青藏高原不同地理群体的藏族个体的HMOX2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功能性的突变。图为高原篮球场上跳跃打球的年轻僧侣。(摄影:严岩)

“在不适应低氧环境的人体内,长期低氧将引发红细胞的增生,并最终有可能导致过度增生而发生‘红细胞增多症’。而HMOX2基因的功能突变,有利于藏族人在高海拔条件下保持相对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以避免红细胞过度增殖带来的负效应,为藏族人提供保护。”宿兵说。图为藏族人在马背上的竞技。(摄影:邹宝良)

虽然能适应高原环境,但是在普遍认识中,藏族人群寿命比平原地区人群寿命短得多。201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藏族人群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确实显着低于汉族人群。图为敬老院里转经的老阿爸。(摄影:胡青)

然而,最近,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张亚平、吴东东研究团队发现,西藏地区长寿老人(大于100岁)比率则较平原地区高近一倍,且西藏地区老人的相对死亡率也低于平原。图为长寿老人平措(右)和他的老伴。

科研人员基于基因组学数据,鉴定出一批以HIF缺氧诱导通路为代表的高原适应候选基因,为科学家解析物种对高原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图为收获青稞的老阿妈。(摄影: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

研究证明,藏族人的高寿特征很可能源自遗传差异:与衰老相关的基因,无论是在藏族人群还是青藏高原家养动物中,均表现出快速进化。图为藏族小女孩与她的羊。(摄影:于保民)(中国西藏网综合李元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