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成芳 通讯员 张彩霞
旅游是一项综合型产业,一业兴百业兴。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更是展示城市特色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临潭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始终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力实施“旅游带县”战略,打造“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旅游品牌。按照“依托资源、开拓市场、突出特色、扩大宣传、打牢基础、培植龙头”的科学发展思路,坚持内抓建设,外抓宣传,努力实现“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全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着成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还带动了养殖、种植业的发展。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县有农家乐500多户,冶海马队、庙花山马队有马匹100多只。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的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72.79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0.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0%和25%。
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静静流淌的河水,徽式的建筑,冶力关镇池沟村的田园美景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首歌,耐人寻味,它也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王小平家就在池沟村,这个村子也是去往冶海的必经之路,他已经在村子里开了好几年农家乐,成为村里开办农家乐的“领头羊”,他见证了这几年冶力关旅游的发展,也见证了在旅游的带动下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他的话说,住的是4A级旅游景区,喝的是天然矿泉水,赚的是全国游客的钱。
编制规划是建设的蓝图,是确保实现旅游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临潭县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先后编制完成了《临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临潭县高原特色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临潭县农家乐发展规划》《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详细建设规划》等14个规划。完成了冶力关亲昵沟、池沟、庙沟、葸家庄、庙花山、森林公园地形测绘。
为打造精品旅游商品,临潭县积极赴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考察旅游商品项目开发情况,着力挖掘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大了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民族服饰、洮绣、洮砚、铜器铸造工艺品,木耳、狼肚菌、野燕麦、豌豆粉、洋芋粉条等商品销售已初具规模,受到游客青睐。以“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使洮绣、山野珍菜等旅游商品生产进入乡村,让更多老百姓找到致富的门路。积极扶持引导城关、卓洛刺绣厂、八角乡农产品加工厂,新城镇宏盛粮油公司、临潭弘泰和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高原特色旅游商品公司等企业拓展业务,开发新产品。
近年来,临潭县旅游各项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显着增强,全县旅游业逐步进入了“大投入、大发展”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冶力关自然景观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先后完成了70多个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了冶力关文化广场及游客中心改扩建,南北滨河路、冶木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关街农家乐休闲一条街、冶力关综合体育活动场馆、森林公园自然遗产保护项目、洮州卫城文化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冶力关特色旅游小城镇“五化工程”、葸家庄生态保护暨农家乐改造项目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临潭县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拔河之乡”、“全国青少年拔河训练基地”、“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旅游示范县、全省旅游重点县,冶力关景区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如今,临潭县旅游业已经迎来了新的春天,这一朝阳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