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一片艳阳天
——卓尼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王芝莲
“我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也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爱看书,每周都能在学校图书室看个痛快,从书上获得很多知识;我喜欢书法,学校为我们爱好书法的学生提供笔墨纸砚……”扎古录九年制寄宿制学校一位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到。
洮河两岸,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展露新颜;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一阵阵歌声清脆嘹亮。如今,“卓尼最美的地方在学校”。而这些变化正是卓尼县近年来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生动例证。
营造“好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于这一认识,在卓尼县教育实现“两基”达标后,县委、县政府将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目标,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公共财政保障体系中,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布局、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建立了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发展问题制度和县级领导“结对帮扶”学校制度,统筹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将“教育投入、发展环境、办学水平、教育民生”等作为县级各部门、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履职、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先后制定出台了《卓尼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卓尼县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推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高标准”。硬件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要求,2013至2016年,该县累计投资24419.3万元,改扩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5所,新增校舍面积16.4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1.94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560间,新增计算机1455台、图书57898册;投入资金3368.81万元购置了大量教学仪器设备。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宽带全覆盖,特别是农牧村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发展“软实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素质均衡是关键。卓尼把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制定了《卓尼县选拔招录紧缺学科教师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教师补充常态机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模式。近3年来补充教师238人;初中、小学,师生比为1:10;实行城乡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和支教,先后安排550名校长、教师进行城乡、乡村、校际间轮岗交流和支教,促进了教育公平;2014至2016年,投入培训经费246万元,培训教师3595人次,组织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州举办的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全县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100%;建立完善农村教师乡镇岗位补贴制度,2016年,发放省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专项资金111.48万元,县级配套生活补助资金202.668万元,发放班主任岗位津贴119.1万元,切实提高了乡村学校教师待遇,保证乡村学校教育队伍的稳定;通过开展“送教下乡”、“师徒结对”等活动,以点带面,使城乡、校际之间师资力量保持相对均衡。
共享“艳阳天”。卓尼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质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强化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突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里辅导和行为矫正,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格;实施“一师一优一课”工程,把德智体美纳入学生评价考核内容;开展县直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帮扶活动,通过理念输出、教学结对、业务扶持等形式进行帮扶结对,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开展大课间和阳光体育活动,打造特色学校。柳林中学、县一中被认定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柳林中学、县一中、柳林小学、藏族小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快乐校园”,柳林镇中心小学被州教育局认定为“州级德育示范学校”。
该县将保障人人公平享有教育权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断完善特殊群体就学制度,确保人人享有均等入学机会,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2016年进城务工子女入学率100%。大力促进关爱农牧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立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的服务体系,利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创建“留守儿童之家4个。将残疾儿童与基础教育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使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85.45%。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每个受教育的孩子都享受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也是卓尼教育的不懈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