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
基层治理新格局
卓尼县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凝聚合力,强化责任,深化服务,全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了社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突出政治功能,使社区党建工作从“边缘弱化”到“核心引领”。一是精心安排部署,推动工作落实见效。县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议,深入学习省、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1+4”方案内容,对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1+4”方案,督促指导社区党组织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厘清工作思路、细化具体措施。二是提升党内生活质量,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严格社区党内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把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到党支部的有效管理之中。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三亮四进”及“千名党员到社区报到”主题党日活动,采取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做法,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强化培训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组织社区党建骨干观摩学习兰州市城市党建工作先进经验,邀请省委组织部组织有关负责人对城市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辅导,切实吃透文件精神,把握好工作总基调,真正做到用政策理论指导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县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城市基层党建36次,累计参加学习人数615名。
抓实阵地建设,使社区党建阵地从“结构单一”到“一核多元”。一是注重对标达标,推进党建阵地建设标准化。对标《甘肃省城市社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按照《卓尼县标准化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实施意见》要求,规范悬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等标识牌,按照“十有”目标和“两室一中心”设置要求合理布置社区活动室。二是突出功能发挥,加强“甘肃党建APP”虚拟阵地建设。充分运用党群服务中心实体阵地和“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虚拟阵地,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把党员组织起来、把活动开展起来。同时,发挥“甘肃党建”信息平台每月对社区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作用,不断提升“甘肃党建APP”使用率和覆盖率。3个社区310名党员“甘肃党建APP”使用率为99.2%。三是强化党建引领,营造党群温馨的“家”。在充分保障“红色阵地”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各项服务功能室,积极拓展“党建+”业务,让小课堂、小剧场、娱乐休憩、护理保健进入社区阵地,使社区党建阵地形成“一核多元、共建共用”场所,确保切实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完善组织设置,使驻区党组织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一是搭建融合共建平台,结成“一家亲”。卓尼县3个社区共有驻区单位党组织86个,通过开展“千名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已有154个驻区部门(单位)党组织142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二是健全三级联动体系,同下“一盘棋”。规范设置社区“大党委”,3个社区共选举产生委员29名(其中选聘兼职委员24名),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协调联动驻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互联共建,不断推进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统筹辖区党建资源,拧成“一股绳”。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调度通报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跟踪问效制度。通过召开驻区单位联席会议,与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对接需求清单,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凝聚党员合力,使驻区党员从“单兵作战”到“合力攻坚”。一是优化网格化设置,完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社区治理机制,全力推进城市社区“党组织+网格化”促社会治理工作。以居民小区(楼栋)、机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集聚地等为经纬度合理划分网格,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一个角落,使党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及时发挥作用。二是强化骨干队伍建设,配强社区党建工作力量。选配社区党组织书记3名,并为3个社区党组织分别配备专职副书记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协助书记抓党建,共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40名;选配9名“零就业项目人员”充实到3个社区开展工作,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完善分类管理模式,激发社区党组织活力。为使不同党员工作职责与自身条件相适应,通过对辖区党员现状分析,根据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关怀+服务”“目标+承诺”“助学+设岗”“云课堂+专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使社区党员队伍进一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服务方式,使党员服务群众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一是实现共治共享,完善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等共同参与的社区区域共治机制。依托“党组织+网格化”体系,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二是打造服务品牌,让服务深入人心。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重点打造服务品牌,打造了“党建引领—关爱儿童”书法培训中心、“银辉”老年志愿服务队、“微光”党员志愿者团队。招募热心妇女事业的女同志成立“姐妹帮”志愿者团队,招募退役军人成立“守护者”志愿团队,招募水、电、暖等家政服务方面专业人员“物业小分队”志愿团队,并成立四点半课堂、“放学后”小课桌、“银辉”作业帮,解决群众关心的学生教育等问题。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社区志愿力量,传承志愿精神、建立社区服务清单,设立民情引导员岗位,更加全面、细致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开展错时延时、提前预约等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事项清单》及《为民代办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方便居民熟悉办理程序。三是推行集中办公,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合社区办公资源,梳理办事流程,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行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制度,并要求每天保证2名干部正常坐班,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无法立即解决的说明情况,视轻重缓急召开会议研究协商解决,对需要到镇政府办理的事项,主动帮助代办、领办,务必使群众满意,实现了居民办事“最多跑一次”,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持续增强。(供稿:卓尼县委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