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迭部县紧紧围绕“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立足全县“红”“绿”旅游发展,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开展“我为游客办实事”,以一张张笑脸、一份份真情、一次次帮助赢得广大游客的“大拇指”,不断提升“旅人”的归属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在迭部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特殊晚餐彰显真情
前不久,扎尕那景区陆续迎来旅游高峰,景区内饭店供不应求。7月14日晚,由于扎尕那景区内各饭店客人爆满,来自内蒙古的几位游客直到晚上还没能吃上饭,在到处寻找饭馆时遇上了正在代巴村视查工作的迭部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图哇甲,图县长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把这几位游客带到了当地的村民家,吃到了热气腾腾的藏家饭。在此期间,图县长就现在景区存在的问题向游客做了详细的解释,游客们纷纷向他致谢,并表示这是他们旅游在异乡吃过最为难忘的一顿饭。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今年74岁的石老是黑龙江人,是北京某铁路基层医院退休职工,60天前,他从北京昌平区骑行出发,就是为了瞻仰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老人骑行至迭部县洛大镇境内,向黑扎村村民张取拉询问去往腊子口景区的路,张取拉见老人一人独自骑行,而且天色渐晚,黑扎村距腊子口景区又有30公里左右的路程,张取拉就热情招待老人留宿自己家里。老人被迭部人民的淳朴、热情、善良、好客深深打动,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整顿,第二天清晨,老人从洛大镇出发,前往向往的腊子口景区。
您的健康我来守护
针对游客流量多、人流分散、景区范围大等特点,各景区内医护志愿者采取主动出击、“移动”服务的方式,以小组的形式,带着必备药品和医疗物资在景区各处巡逻,主动服务需要帮助或遇到突发情况的游客,及时为游客提供医疗保障,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来自青海省的游客柳女士,在扎尕那景区住宿时突发严重头昏、胸闷、昏迷等危急状况,县乡两级医护人员火速奔赴现场开展医疗救助,县人民医院开通“120应急救助绿色通道”,在省下派医疗专家和县医院救治专家全力抢救下,柳女士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脱离危险的柳女士说“很感谢医护人员当时救治速度那么快、那么及时,让我倍感温暖,迭部的景色非常美丽,人们的淳朴善良更是给我深深的记忆,我爱迭部。”
为筑牢全民免疫屏障,迭部各景区加大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力度,乡镇干部、景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等组成疫情防控工作队伍,在各景区开展扫码登记、测量体温、日常保洁、通风消毒等防控工作,设立扎尕那景区、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等4处接种点为游客提供新冠疫苗接种服务,携手织密疫情防控网。
拾金不昧展现美德
甘肃永昌县游客朱女士在腊子口景区纪念碑拍照留念时不慎将自己的背包遗失,未察觉就离开腊子口景区前往宕昌县。背包被腊子口景区工作人员张要才拾获,发现里面有游客的身份证件及钥匙等生活物品,随后张要才之子张春林联系派出所工作人员根据身份证号码进行查询,顺利与失主取得联系。第二天一早,张春林自驾车60余公里将背包送至哈达铺火车站归还失主。背包失而复得,朱女士十分感激张要才父子的暖心之举,连连道谢。
志愿服务畅游无忧
今年,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迎来历史参观高峰。纪念馆结合工作要求和实际情况,简化团队预约程序,及时开通“团队预约电话专线”,为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和团队参观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老幼病残”等特殊需求游客开通“便捷服务”通道,提供现场预约指导、助残服务、参观指引等“一对一”服务,让参观更便捷、顺畅。
与迭部邂逅,开启一段不一样的红色文化之旅,在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茨日那毛泽东旧居等红色教育基地,你随处可见身着民族服饰的小伙姑娘,她们便是蒲公英宣传队的志愿者们,她们每天为前来的“游学”人士提供免费讲解、向导、联络、照相等志愿服务工作,让各地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领略迭山儿女风采。
“游客事,无小事”
在迭部景区,每天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暖心的身影
在第一时间竭尽全力为游客排忧解难
让他们真正感受“宾至如归”
带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既寻到了诗与远方
又记住了乡情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