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卓尼县奏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文/王芝莲
深秋,在“藏王故里・秘境卓尼”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户户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在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听旋律。
卓尼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的褶皱地带,县境地域辽阔,苍翠的山峰、清澈的河流,在绿水青山间分布着广袤的森林和草场,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县境7乡镇、长达174公里,是甘肃省主要天然林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中国最美县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甘肃特色气候小镇”等荣誉称号,为卓尼的绿色崛起注入了新的底气,塑造了卓尼独有的品位。
近年来,卓尼县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实施“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等,全力推进“五无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秘境卓尼”的创建和“环境革命”等,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全县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13296”县域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大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围绕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藏王故里·秘境卓尼”这一特色品牌,建成千村美丽示范村19个、万村整洁村52个,打造了博峪村、力赛村、拉路河村等乡村旅游样板村。把环境革命作为守住青山绿水、呵护蓝天白云、建设美丽家园的长远之计,着力打造“天空增蓝、山脉增青、草原增绿、江河增流、乡村增美、群众增收”的幸福家园。
产业兴——乡村振兴激活广袤黑土地。
在阿子滩村下阿子滩自然村,金色酒庄不仅是游客“打卡”地,也是当地的青稞酒扶贫车间。刚跨进门,一股浓浓的酒香味扑鼻而来。在发酵间,40口用红布封包的酿酒发酵缸整齐矗立。
今年50多岁的金锡善是扶贫车间的酿酒师,过去他一直在家自酿青稞散酒,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酿酒经验。“以前我主要靠种地为生,一年下来收入仅为1万多元,加上家人生病,日子过得很紧张。当了酿酒师后,我每月收入三四千元,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
阿子滩镇积极谋划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形成了以山泉水、生态醋、菜籽油、青稞酒、酥油口红、艾香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多元化、常态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之路,促进当地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青稞酒作坊年产值达到20万元、山泉水年收入30万元,自制口红、香皂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青稞酒、酥油口红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旅游发展,更是为当地的群众带来了福利。
阿子滩,凭这“一穗青稞”,不仅职业化了“农民”,还拉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产业链”,走出了乡村振兴的“阿子滩经验”,青稞酒成为这个乡村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
纳浪镇把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卓尼县始终把产业发展当做乡村振兴的基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提升产业产品结构,形成了以“牛羊菜薯药”五大主导特色产业为重点,优质牧草、青稞、油菜、中蜂、獭兔、蕨麻等传统和地方性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思路,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和高原特色种养业为主,民俗文化、手工业、轻加工业为辅,扶贫车间、小作坊、合作社经济遍地开花的产业模式,让资源活起来,年轻人留下来,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产业融合正在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头活水,激活了广袤的卓尼大地。
环境美——打造绿色宜居美丽乡村
平坦整洁的村路两旁,高低错落的各种树木绿意盎然、姿态各异,精致的景观小品点缀在绿树鲜花间。来到木耳镇力赛村,仿佛走进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公园。
力赛村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农村“三变”改革、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项目,对全村农牧户住房进行了特色化风貌改造,并对村内残垣断壁、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建筑进行了集中整治。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休闲养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看着家门前清清的河水,整洁的巷道,绿树包裹的村庄、鲜花盛开的庭院,卓尼县木耳镇力赛村村民感慨万千:“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环境卫生搞好了,房前绿水环绕,屋后绿树茵茵,从来都没这么美过!”
“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展现了卓尼县‘环境革命’的丰硕成果。”自2015年以来,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一方青山绿水,今年提出打造以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为内容的“五无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秘境卓尼”新名片。
现如今,美名在外的博峪、力赛、叶儿、阿子滩、拉路河村等,从曾经的一个个小破沟、烂泥塘,摇身一变为“小康村”,彻底结束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窘境,如今走进“她们”你会体会到步步皆景、处处入画,房前绿树环绕。
农民富——多元增收鼓了农牧民钱袋子
在康多乡拉路河村,房前屋后的山脉郁郁葱葱,村庄里风景如画;高品质民宿里设施齐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农家乐可口的农家饭菜,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2021年的夏天,拉路河村乡村旅游分外红火。
拉路河,一个合冶公路边上的小村庄。随着合冶公路的通车,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一十百千万”文化旅游示范村、全域旅游示范村等民生工程和旅游建设项目,结合“五无365体育备用网站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_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秘境卓尼”创建行动,以精品民宿产业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民宅及村庄周边景观,配套餐饮休闲娱乐,从装饰装修到景观院落,从藏家楼阁到居民新貌,使得拉路河村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土村落向生态体验型、民俗文化型精品民宿的华美蝶变。
卓尼县依托纳浪镇、木耳镇、喀尔钦镇等连片建成5个标准化高原夏菜种植示范基地,助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尼巴、刀告两乡镇着力打造以羊肚菌、沙棘、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产业的“绿色”品牌,组建成立了带动辖区所有合作社的车巴种养殖联合社,走出一条效益好、后劲足、合力强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阿子滩镇的山泉水、生态醋、菜籽油、青稞酒、酥油口红、艾香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促进当地农牧民致富增收。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当“电商”……如今的卓尼农牧民,收入越来越多元。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卓尼县10万农牧民的福祉,更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
力赛村村民高兴地说:“对咱农民来说,这最幸福的事自然就是生活富起来,腰包鼓起来”。
“我们想象当中的农牧村是土房,但现在这个确实太漂亮太惊艳了,没想到在我们卓尼有这么美丽的农村,感觉特别舒服惬意。”来自上海的游客游客被眼前的民宿吸引了,不停地用手机拍起了照。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也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绿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和谐统一。
舒展今日卓尼画卷,绿色卓尼、创新卓尼、活力卓尼跃然而出,一幅幅城乡焕然一新、民生不断改善、产业兴旺繁荣、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新图景,正次第精彩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