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舟曲一中全体教职工团结奋进,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努力探索特色化办学之路,教师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教学硬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着提高。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专程到舟曲一中进行采访。
走进整洁美观的一中校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校风校训随处可见,校园文化长廊妙趣横生、如诗如画,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无不体现出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熏陶。面对记者的采访,舟曲一中校长王桂兰认为:一所学校,除了好的思想、好的办学理念、好的制度、好的教育,老师的辛勤敬业举足轻重。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因此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是在学校真正实现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理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这样一个关键环节。
今年以来,舟曲一中创新方式开展校本培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舟曲一中校本培训方案》,把校本培训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学教研结合起来,将单周的备课组活动与双周的教研组活动结合起来,每周每个教研组分别由两名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培训内容为专题讲座、公开课。各教研组进行观摩、研讨甚至“挑骨剔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每个班子成员包抓一个教研组并全程参与。校本培训的开展,有效的利用了学校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在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的氛围之下,老教师老当益壮,女教师不让须眉,青年教师进步喜人,学生们受益匪浅。同时利用每周的例会,以校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为阵地,通过网络、电视学习先进的教研教改经验,开阔眼界,不闭门造车。在教改中,逐步探索出一套“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知识面狭窄、作文东拼西凑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成绩。
舟曲一中在今年还先后选派各学科教学骨干15人到香港、西北师大、河西地区、南京等地进行学习交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上,工作成绩排名前三名的做工作经验交流,排名末尾的班主任作表态发言,为今后工作做好规划,以此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舟曲一中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方式,为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创设平台,拓宽了教师的眼界,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在秉承和发扬优良教学传统的同时,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以“教育与文化的交融点”为关键点,着力培育学生知识面广泛、高考成绩靠前和竞赛成绩创先的素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成立了所有班子成员和教研组长参与的“教学督察组”,对教师教案、作业、学生辅导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不合要求的,随时整改。建立了教职工相互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写教学反思,总结工作得失,理清工作思路。
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分层评价、分层激励、整体推进,目前,教师累计发表州、省、国家级论文500多篇,学校还编印了《视野》论文集,申报了两个课题。今年,学校全面开展了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 活动,“班会观摩课”活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和首届高中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共有62名教师获得县教育局的表彰奖励,极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舟曲一中班主任娄永安深有感概地说:学校通过精心挑选班主任,坚决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全体教职工进入赛场,凭手艺吃饭,靠能力展现。学校任人唯贤,使广大教师干工作信心大,干劲足,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
学校还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兴趣。成立了书法、音乐、舞蹈、棋友、文学、播音主持、美术、环保、心理、体育等15个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在活动中,让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学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了一系列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感恩励志报告会、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文艺会汇演等德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学生们踊跃参与,强身健体,拼搏竞争,自强自信,朝气蓬勃。
通过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品位,着重特色文化渗透德育教育,大力发展以楹联文化为主的特色文化教育。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和“楹联文化进校园系列讲座”等活动,累计专题讲座7场,参加的师生达2100多人,使广大师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了情操,激发创作灵感。2014年12月学校如期编写印发了“舟曲一中楹联文化校本教材”《楹联知识浅话》一书,编辑出刊了《舟曲一中楹联报》,刻录制作了《舟曲一中楹联工作纪实》光盘。2015年6月,顺利获得“中国楹联文化教育基地”称号。
乘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在舟曲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舟曲一中将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加大培训力度,细化常规管理,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稳妥的推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学校教育获得长足发展。 (李亚锟 严辛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