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彼此的最好礼物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题记
上小学时,我们学习《三字经》,学习孟母三迁择邻、断杼教子、劝子远行,那时的我们只是当顺口溜一样的背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孟母教子的故事有了自己的想法,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
上中学时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读“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时的我只是觉得里面的某几句或者某几段写的特别好,却说不清为什么好。后来又读过好多遍,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想法。有一次读,觉得史铁生的母亲让我们好心疼。年轻却饱受苦难的儿子,行动不方便,内心暴动,烦躁,却偏偏一个人去了那荒芜的地坛,作为母亲,怎能不担心,但只能待在房间干等,内心会是何等的煎熬,但她还在默默忍受儿子给自己的惩罚。“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不禁让我想到《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为了给儿子买橘子,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写到这,又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们常说:“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父母的爱与呵护使我们走到今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记得父母教导我们时,常说:“我们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我们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长。”而我们总是那般年少轻狂,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然后驻足、回望,觉得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他们总愿意对我们倾之所有,而我们总固执的认为这已不合时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害怕,害怕离开我们的亲人越来越多。看过太多的离别,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一个,至少父母都还健在,看到他们,心里就会很踏实。
在我看来,孟母和史铁生的母亲都一样的伟大。一个为儿子的教育呕心沥血,一个为照顾瘫痪的儿子忍受煎熬,依旧艰难、坚韧的活着。他们都爱着彼此,是彼此的爱与陪伴使他们继续向前,他们都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想到父亲,爷爷奶奶去世后,有一次,我偷偷看到父亲流泪了,在我心中一直坚强的父亲也流泪了。是呀,流泪了,他也曾在爷爷奶奶的呵护和依赖下成长,爷爷奶奶去世了,他又依赖谁呢?最亲的人就只有我和姐姐了。作为子女,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也没有机会了。现在除了上班,我会腾出很多时间,陪父母聊聊天,陪他们逛街,
陪伴就是最好的爱。天下所有的父母没有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缺席他们的衰老。
父母健在,是给我的最好礼物;陪你变老,是我的最好回馈。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