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
夯实民生之本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潭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等工作,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十年来,临潭用温情为全县城乡困难群众编织了一道道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各项社会救助从无到有,保障标准从低到高,并实现了“应保尽保”下的“动态管理”。各项民生保障水平骤增,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从2012年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021年农村7152元,供养人数达到1064人;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2012人均2556元/年提高到了目前的8520元/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2012人均1488元/年提高到了目前的每人4992元/年,并实现了与扶贫开发政策深度融合和“应兜尽兜、进退及时”。
十年来,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敬老院从无到有,已建成县级社会福利院、老年综合服务福利中心和残疾人托养中心各1所,建成新城、冶力关、洮滨等中心敬老院3所,建成城关镇城南、城中、城北和新城、冶力关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所,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78个,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和五保家园6个,共设置养老床位700多张,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爱心护理等服务需求;将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纳入孤儿保障范围,110多名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十年来,临潭县深入推进了村(居)民依法自治和民主管理,村(居)“两委”换届依法依规,村(居)务公开全面规范,村级事项公开透明。实施了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和撤乡改镇,全县乡镇数量由19个精减至16个,有11个乡完成了撤乡改镇,行政区域变为11镇5乡,新组建了城市社区10个;稳步推进了路、街、巷等标准地名及门(楼)牌标志设置,实现了城区路、街、巷标准地名标志全覆盖;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普查成果即将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十年历程,十年展望。今后,临潭县将继续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深化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人员等弱势群体关爱,充分保障妇女儿童、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织密织牢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