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远程教育如何在农牧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几点思考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推进党的建设、惠及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创新工程、先锋工程和民心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践行群众路线、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临潭县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加强站点管理、强化服务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强化措施,狠抓站点规范化建设,促进全县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抓队伍、抓教学,形成远程教育工作合力
农村的发展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我们充分认识到,建好、管好、用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不仅事关农村经济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我们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来抓,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抓远教的合力。
一是抓队伍建设。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在全县建立了一支有185名专业人员的管理员队伍。县远程办有4名专职“指导员”负责全县远程教育网络畅通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每个乡镇各有1名专职远程教育干事,负责本乡镇内各远程教育站点的日常管理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各村有1名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抓村级站点的具体日常工作,强化其服务功能;并有23名教学“辅导员”,负责解决各乡镇在教学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是抓学用转化。结合我县农村实际和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利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学习培训。在学习培训中,注意“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将一些通过远程教育发家致富的种植、养殖大户和远程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站点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在全县推广,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群众带动群众学习,使群众切实感受到远程教育所发挥传播先进知识的作用,从而让群众信赖远程教育,主动接受远程教育。通过培训,截至今年6月份,全县共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542个,从业人员达2981人,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临潭县富华牛羊育肥基地、高原绿色珍珠鸡养殖基地、嘉园合作社、高原绿色食品厂等。
二、抓阵地、抓培育,形成远教工作新格局
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充分抓住远程教育工作的特征,把工作重心由站点建设转移到学用管理上来。
一是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学习平台,把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和深入开展“三会一课”、“双创双争”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支部引导党员学、党员带领群众学的有效途径,实现“建成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的目标,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自从2008年远程教育站点落户临潭县后,我们认真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学习活动,狠抓“学用”工作。
二是抓新型农民培育。农牧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牧业和农牧村现代化,需要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牧民。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学习平台,加大农牧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开阔农牧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视野,引导和教育农牧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吸引力和收视率,增强学习教育活动的实用性,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息素养,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增强农民收入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几年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全县共培训农民党员干部3千余人次,培训群众4万余人次。
三是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向城市和非农业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但出于多种原因,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以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学习平台,联合县农牧局、职中等部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使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有效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提供宽阔平台。几年来,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万余人次,输出有技能的农民工4千多人。
三、强化管理、建立远教服务农村的长效机制
发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利在当前、功在长远的大事,学出效果、用出效益是远程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远程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和考核办法。为把学习成果应用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县远程办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考核办法,对乡镇、村远教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站点学习制度、管理制度和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激励“学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加强督促检查,引导远程教育工作向实用实效的方向正确发展。
二是加强技术扶持和市场服务。发挥农技部门、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和培训基地的技术和信息优势,积极整合各种信息和资源,为参加远程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运用教学成果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服务。
三是培育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我县积极从种植、养殖、加工大户中培育一批学用结合好的典型,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让农村党员干部真正学出成果,用出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形势的发展,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三支队伍”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村级管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二是技术服务队伍缺少必要的维护资金和交通工具,维护、维修不够及时。三是教学辅导队伍稳定性有所欠缺。有的自身工作和远程教育教学辅导之间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影响了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等等。
开展远程教育,实现“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使农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必须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办法。对此,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结合远程教育规律,紧密围绕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一是注重操作技能培训,增强自学能力。由于大多数农村党员干部很少接触或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所以在教学辅导中,要注意帮助他们掌握简单的上机操作技能。二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基础、学习目的、家庭条件、时间支配等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以村为单位,合理安排教学辅导时间,集中学习尽量利用晚上、雨天和农闲等空闲时间,并把集中学习和个别学习结合起来,结合当地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因材施教,力求把实用、有效的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尽快传授给党员和群众。三是加强直观教学。在教学资源开发中,尽量制作图片、实物等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资源,让党员群众在学习中看得见,摸得着,这样能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要引导党员群众走出课堂,到生产基地、经营专业户等实际操作的氛围里亲身体验现代生产方式,通过耳闻目睹掌握先进生产技术。
(二)结合远程教育开展,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对各级管理队伍,务必选好配强人员。注意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及时充实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相对年轻的人员担任管理员,不断更新“血液”,解决“有人管”的问题。
(三)结合远程教育站点运行,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本着实用、及时的原则,当务之急要依托县远程办、县电信局和农村中小学的力量,建立一支由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组成的专兼职技术队伍,做到设备有故障及时修理排除。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创新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吸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实施并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杨玉海 于建基 姜晓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