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旅游景区
腊子口位于迭部县东北部,腊子乡政府驻地北7公里处的腊子口村,南临洛大乡,西连桑坝乡,东靠陇南市宕昌县,北接定西市岷县,为红军长征途中由川入甘的必经门户。“腊子”一词是藏语lezur的音译,有“山口附近”或“山脚谷”之意。腊子口由藏语“腊子”演变而来,又名“道饶隆哇”,意为“狭窄沟”。这里北距省会兰州340公里,西北距州府合作210公里,西距迭部县城105公里,南距九寨沟直线距离148公里,北距岷县72公里,南距省道313线代古寺11公里,东距国道212线武都两河口73公里。景区东西全长34公里,南北宽26公里,总面积444平方公里。
腊子口系迭山的一个隘口,两侧为耸立的悬崖峭壁,中间为水流湍急的腊子河,过去曾在河面上架有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若要走出腊子口,必经此隘口,别无它路。腊子口因着名的腊子口战役而闻名。景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900米。这里有几处风景十分秀丽的山、水、湖、瀑自然奇景,分布在牛路沟、美路沟、老龙沟、龙爪沟、久里才沟、朱立沟等沟内。腊子口景区沟内气候受暖温带和高山气候带共同影响,为半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适中,是游客休闲、度假、探险和开展红色旅游的理想胜地。
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
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是举世闻名的腊子口战役纪念地。这里是甘川古道和岷代公路(岷县-代古寺)上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东西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隘口东侧只有一条通往岷县的盘山山道,岷代公路经此山道;西侧是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历史上曾在隘口处横架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供人畜过河。民谚曰:“走过腊子口,活像过虎口。”腊子口素有“天险门户”之称,是甘川古道之咽喉。
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腊子口时,甘肃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了三个团的兵力,重兵把守在天险要道,设置了两道防线,一道在隘口桥头和两侧山腰,都修筑了碉堡;另一道设在朱立沟口。当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上万骑兵,尚不知其态度和立场;右侧有胡宗南主力攻击,如不很快突破腊子口,就有被三面合围的危险。9月14日,毛泽东向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与政委杨成武面授了在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的命令。9月15日,红军司令部决定由政委杨成武指挥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由团长王开湘率领两个连,沿左岸迂回到敌人后侧袭击。担任正面攻击的六连在杨信相连长的率领下,先后冲击五次,因为得不到左侧一、二连的及时配合,都没有成功。情况紧急,时间紧迫。16日,六连当即组织了15名敢死队,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摧毁敌军在腊子口的主要火力点,全面发起总攻,敌军全线溃败,沿朱立沟逃往岷县,红军又突破了第二道防线。至9月17日凌晨6时左右,红军全部占领了天险腊子口,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从此,天险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驰名中外。
为了纪念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和战役的辉煌胜利,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中共中央同意,于1980年8月21日,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碑为钢筋水泥结构,建于两层平台之上,四周围以栏杆。碑宽2米,象征二次国内革命;长2.5米,象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高9.16米,象征1935年9月16日攻破天险。纪念碑西、南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北面镌刻着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六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之后,突破了国民党重兵扼守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胜利道路,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
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
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甘肃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一日
腊子口已成为追怀往事,凭吊英烈,宣传红军战斗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基地。
当年的天险地势依旧,但如今已河面立桥,柏油铺面,省道南北纵横,天险变通途。游人至此,可实地凭吊当年红军攻打天险的辉煌历史,并欣赏优美的自然美景。
腊子口森林公园
腊子口森林公园以天险腊子口为核心。公园属天然亚热带水源涵养森林区,是集革命圣地、民族风情、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极好去处。公园以森林为依托,将腊子口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腊子口战役遗址,展示给游人。自然风光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腊子沟沿线的四大沟系:一是牛路沟、红军桥、水帘洞、农家牧场,各具特色;二是老龙沟、云雾滩,怪石林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游人到此,恍如仙境;三是美路沟,标准化苗木培养基地向游人展示着她的未来,这里还专门开辟了狩猎区;四是龙爪沟,属公园内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原始林区,林海茫茫,松柏参天,可以领略到原始的自然风貌。
在腊子口依山向阳的平缓坡地上,靠着溪流,屹立着一排9间汉藏融合式歇山顶小木屋,纯柏木结构的建筑低脊红瓦,圆木围栏;均带有现代化的标准客房,洗浴间设施先进;房外设有廊台供观景休憩,独特的小木屋在全国各木屋建筑中堪称一流。木屋周围还建有藏式帐篷和平顶房餐厅。在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畔,已砌起了护坡,一座五层带帽的藏式宾馆拔地而起,有60个标间、6套套房、200人的会议室、5个多功能厅及其他配套娱乐设施和地下停车场,并在宾馆一楼开设有"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全面陈列、反映红军长征故事、革命文物和当地的民俗风情。腊子口森林公园的服务设施已具备基本的接待能力。
龙爪沟
龙爪沟是藏语,意为牧羊沟,位于岷代公里里程碑58公里处东北方向,越过腊子河约1华里,即进入龙爪沟。龙爪沟属于腊子口森林公园的一条支沟,这是一处公园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区,目前尚未开发。顺羊肠小道进沟,但见峭壁千仞,高耸入云,形成一线云天。复杂的地壳运动产生强烈褶皱而形成的各具形态的地质剖面,呈石门状,雄伟壮观。谷间神秘的暗河使小溪时隐时现。过峡口约2公里,便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区。奇峰异石上,山谷沟壑间,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股纯净原始的大自然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出沟,则是一望无边的天然大草原。
久里才沟
久里才是藏语,意为“李子之乡”,位于腊子口附近的岷代公路东北方向,顺腊子口电站进沟即到。当年红军曾由此进沟,翻过达拉山进入岷县。目前,沟内有两个村庄,保留了典型的藏族榻板房。村寨、小桥、流水与四周环拱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独特的下迭藏族民俗民风纯朴,令游人流连忘返。每到秋季,满山遍野都是成熟的李子,风光殊具。
老龙沟
老龙沟万亩人工林景点位于腊子口北4公里,西行6公里处,是新栽的万亩复生林基地。在平缓的沟坡上,新生的松林茁壮成长。山顶奇峰怪石鳞次栉比,沟东山坡上砍伐废弃的楞木横卧满沟,与新生的松苗形成鲜明对比,是进行“天保”工程警示教育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美路沟
美路沟是腊子口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景区,位于岷代公里里程碑54公里处。进美路沟3.8公里处,便是峭壁陡立、溪流湍急的“双洞峡”,峡因在山腰崖壁距谷地24米高处,有两个大小相近的人工公路隧洞而得名。两洞相距35米,形似虎口,洞中有洞。从双洞峡西行,溪流浅滩上五颜六色的小河卵石汇集成“水漫珍珠滩”风光,晶莹夺目。崇山峻岭间,森林茂密,云雾缥缈,来亚神山与草原牧场构成绝佳的人间仙境。
牛路沟—水帘洞
位于岷代公路铁尺梁山脚下。铁尺梁,藏语叫铁杰日,意为“额中间山”。此山系迭山主脊东延部分,岷代公路盘山而上,大小27盘,长达17公里,为省内盘山公路之最。从山巅南眺迭山群峰,只见林海茫茫,万山苍翠,奇峰林立,景观壮美。这里是欣赏迭山美景的理想位置。当年肖华将军故地重游时,赋诗曰:“依旧雄关道,今朝换新颜。峡谷跃明珠,车轮飞山巅。”
逆腊子河西北行,进入铁尺梁山脚下的牛路沟,0.7公里处即到叠翠峡,峡长约300米,山形酷似“人”字,险峰对峙;清溪中流,或缓或急;峡中有峡,林木苍翠。过峡口木桥,前行约10公里处,穿过一道石门,在悬崖壁立的绿荫丛中,有一泓清流涌出石洞,这便是水帘洞。在700多米长,深可没膝的清流中涉水进洞,但见峭壁千仞直插云天,顶开一线天窗,俗称“一线天”。洞内自然形态各异,阳光从顶端线缝射入洞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熠熠生辉。洞壁一帘清瀑喷洒水柱,远看如蒙蒙细雨,近观则似大雨倾盆。若在洞中高喊,则泉喷水柱,顿觉不寒而栗。洞外群峰青翠,风光秀丽。出水帘洞,白石沟石门、刀切石门,门门相连。穿过密林,有一片草原,广阔得没有边际,风光极为秀美,值得一游。
洛大藏尼寺
藏尼寺,藏语全称“藏尼贡巴噶丹协周拍吉琅”,意为“具喜论修兴旺洲”,位于腊子口南部的洛大乡东洛大村西五里的白龙江北岸台地上。该寺由四世嘉木样活佛格桑图丹旺秀,应代古寺和洛大七村村民的邀请,亲临选定寺址,并筹资、派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主持创建。藏尼寺属拉卜楞寺的属寺,只设赤哇(法台),没有活佛转世制度。第二十任赤哇嘉木样赛闹是舟曲除瓦乡白藏村人,先后到扎什伦布寺和哲蚌寺郭芝札仓参加僧人集会达八年之久,取得俄然巴学位后,被拉卜楞寺委任为藏尼赤哇。该寺珍藏众多铜铸、檀香木雕刻和泥塑的佛像。1936年,红军第二、四方面军经过迭部时曾途经该寺,朱德总司令在寺内居住过。
洛大录坝湖景区
位于洛大乡录坝村,距巴代公路5公里处,意为"山谷湖",是迭部县最大的一处高山堰塞湖,分上下两个姊妹湖,两湖相距近300米,之间建有2座平轮水磨。上湖面积20000平方米,最深处20多米;下湖面积2500平方米,湖深约15米。湖水源于录坝沟一条溪流,似一束银丝从北向南,把两枚园型“碧玉”连成一串。湖面碧绿晶莹,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绿枝成荫,山石松柏葱郁。湖里湖外俏影连为一体,娥娜多姿,是天然绘就的一副山水彩画,可与九寨沟山水竞相媲美。
桑坝骨麻湖
骨麻湖因地处骨麻山中而得名,以湖色碧绿,又名“玉湖”,位于腊子口西邻的桑坝乡黑拉村西北侧的半山腰上。这里海拔3820米,湖呈椭圆形,面积约3500平方米,水深约5米,湖水久雨不溢,久旱不竭。
据说,若在湖边高声疾呼,会乌云骤起,电闪雷鸣,顿时下起倾盆暴雨,实为一大自然奇观。湖四周原始森林茂密。临近湖面,参天古柏和各色杜鹃倒映湖中,风光美不胜收。
旺藏乡旅游景区
茨日那革命遗址
位于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的茨日那村,距县城45公路。1935年9月13-15日,中国工农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在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该村一家农户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为保护革命文物,迭部县人民政府于1979年和1993年先后两次拨专款维修木楼。遗址现保存较好,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木楼前立碑纪念。
旺藏寺
旺藏寺位于旺藏乡茨日那村西,藏语全称为“旺藏贡巴扎西彭措琅”,意为“吉祥圆满洲”。
寺院占地150亩,由格桑建于十五世纪中叶。初建时苯教盛行,因之皈依佛教出家为僧者较少。至清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间,卓尼第十三任土司杨昭的祖母钦华宗护政时,曾下令:“兄弟二人者一人须出家;兄弟三人者二人须出家为僧。”从此,该寺僧侣增多,鼎盛时多达400多人。由卓尼禅定寺派朝吾喇嘛达摩和玛日喇嘛二人担任赤哇(法台),后成定制,遂为禅定寺属寺。旺藏寺为迭部县内大寺之一。“文革”前,该寺规模宏大,喜殿、宗喀巴殿、观音殿等大小经堂囊欠和僧舍林立。殿堂内供有观世音、米勒佛、集密、宗喀巴、释迦牟尼、度母、药师、文殊等鎏金佛像24尊,泥塑佛像众多。奉有《甘珠尔》、《丹珠尔》、嘉木样着作《尤东巴》、《当增》等重要经卷。1982年,班禅大师到迭部视察期间,曾到该寺接受僧众朝拜。1986年,第六世嘉木样活佛亲临该寺,对寺内所有身、语、意进行开光。1988年集资兴建囊欠1座。至1990年时,有经堂3座,囊欠1座,僧舍16间,住寺僧侣32人。
江峡景区
迭部四峡
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迭部境内的莽莽群山,
|